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盛唐血刃 > 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亲上加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亲上加亲

  盛唐血刃

李建成把一半红薯举到郑观音的面前,无奈的点头道:“朕知道,朕知道,保证没有劳民伤财,这是三姐在芙蓉园地窖里储存的。”


听到这话,郑观音心中好受一些。


毕竟,李秀宁和陈应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郑观音浅浅的笑,就着李建成的手,把红薯吃下去,眼角眉梢都不自觉的舒展开来。


李建成也跟着满足的笑了笑道:“好吃吧?”


郑观音笑道:“好吃!有些甜……”


李建成道:“此物名叫红薯,产量极高,原产地扶桑,陈应让人从扶桑大陆移植而来,辛苦培育了三年,终于有了成果。”


很多人都认为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就可以解决粮食危机。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识。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大明万历二十一年,由福建海商陈振龙以及其子陈正伦,不顾西班牙殖民军的封堵,藏在缆绳中,带入福建种植。可是,红薯并没有快速蔓延整个中国。按说如此高产的农作物,绝对可以避免明末大饥荒,可是,事实上,粮食饥馑遍野问题一直到清乾隆时期,才算根本解决。


这其中过去了三百多年。


主要是因为,任何物种,从原产地迁徙,有一个适合过程,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培育良种。


比如,棉花。古印度作为世界上棉花的原产地之一,但是,印度的棉花质量不佳,产量也低,反而长绒棉在世界上广泛种植,主要也是培育的结果。


陈应最初的试种红薯的时候,亩产并没有后世那种惊人的产量,只是亩产五六石,不足千斤。


当然,这还是湿重,如果把红薯做成红薯干,然后磨成面粉,顶多三百斤的样子其实,如辣椒、玉米、土豆、包括西红柿,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产量极低。


好在陈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利用大唐工业大学农学院的技师们,进行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培育出了亩产可以超过十五石的红薯。


李建成一边向郑观音解释着红薯的由来,以及作用。


同时又让人搬来一座红泥火炉,在这座红泥火炉上,李建成将红薯放在火上烘烤着。


李建成解释道:“红薯不仅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烤着吃,煮着吃……”


不一会儿,红薯的香甜气息就刺激到了郑观音的味蕾。


郑观音嗅着烤红薯的味道道:“味道很好闻……”


李建成道:“陈应用了三年的时间,培育的红薯终于达到了亩产十五石!”


“什么?十五石?”郑观音难以置信的问道:“会有这么高?”


李建成点点头。


郑观音看着认认真真烤红薯的李建成,从眼角泻出浅淡的笑意,双chún微扬,笑容清浅却出奇的美好。


郑观音伸开双手,抱着李建成的胳膊,安稳的靠在他的身上。


夫妻二人倚靠在一起,美好的像一幅价值连城的画卷!


郑观音轻声道:“陈应是一个人才,会打仗,会赚钱,就连种田也比一般人qiáng万倍……”


李建成皱起眉头道:“你想说什么?”


郑观音指了指身边的小李治道:“小七与三娘的长女,相差无几,不如,咱们亲上加亲……”


李建成眉飞sè舞的道:“让治儿娶若曦为妻?”


郑观音道:“还不止呢?李嗣业是庶出,不然我倒想招他为万顺驸马……可是,陈谦不行,他要继承凉国公的爵位……”


李建成摇摇头道:“不是凉国公了,朕与阿爹已经商量了,等陈应班师回朝,他与李靖晋封郡王,李靖封爵靖边王,陈应封为安西王……陈谦就是安西王世子……”


李建成心中一动。


虽然说,陈应与李建成关系莫逆,亲上加亲,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这个时代,像陈谦与万安公主这等姑表亲成亲的事情,已经是正常现象了。


……


门下省大门口,戴胄一脸不悦地守在政事堂门口。


魏征远远走了过来。


戴胄上前拦住魏征道:“玄成公,这件事情,你无论如何必须阻止。”


魏征一脸茫然道:“什么事情?”


戴胄道:“今天早朝,房玄龄请陛下将监狱中的死囚放回家团聚,说什么皇恩浩荡,死囚们到了秋天问斩之际,必定会回来。”


魏征“哦”了一声继续埋头走路。


戴胄紧走两步,再次将魏征拦住道:“玄成公,如此荒谬绝伦的事情,岂能让它发生!”


魏征又“哦”了一声,仍然继续前行。


戴胄忍不住再次将魏征拦住道:“玄成公,听到此事,你不愤怒么?”


魏征挠了挠发髻道:“我生了场病,误了几天,没有署理公务,想必门下省已经积压了很多奏章文牍……”


魏征说罢,绕开戴胄走进门下省。


戴胄有些不明就里。


戴胄自言自语道:“这个魏玄成,莫不是病还没有好?”


魏征走到案几旁坐下。


案几上,已经摞满了奏章文牍。


魏征铺开奏章开始审阅。


两名书令史,站在魏征旁边,面面相觑,两人谁都不敢上前。


魏征抬头看见这两人道:“有什么事?”


“中书省……中书省刚送来一道敕旨,还请相公画可。”


魏征抬手道:“拿来看看。”


书令史胆战心惊地,将盛放敕旨的盒子递给魏征。


魏征拿出敕旨细细阅读。


两名书令史互相交换无奈的眼神。


魏征慢条斯理地拿起毛笔,在敕旨下面写了个可字,然后盖上印章。


两名书令史,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魏征。


魏征将盒子递给犹在发呆的书令史。


魏征道:“怎么?不满意?”


书令史忙不迭接过盒子,拉扯一下同伴,飞快地离开门下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