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边关小厨娘 > 第9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节

  边关小厨娘

另一边放着书橱,满满当当全是书,她随便翻看了几本,发现这些书并不是随意塞进书橱里充数的,每一本都很适合楚言归看,还有前人能者身负残疾写的诗集,全无半点颓唐,满满的斗志。


姜言意从前不知道被人放在心尖儿上宠是个什么滋味,这一刻却有些泪流满面的冲动。


以封朔的身份和家底,给一处宅子算不得什么,但他却对她亲人的关心都细致到了这份上。


姐弟二人的房间都设在东厢,她的房间里,封朔也放了一个小书橱,把她之前看的那些讲风俗人情、吃食的游记全摆了过来。


黄梨木的梳妆台上,硕大一面银镜光亮鉴人,几乎能照完她半身。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首饰盒子里的珠钗首饰也是琳琅满目,笼箱里应季的衣裳没有十套也有八套,全是最时兴的款式,每一件都是比着她的尺寸做的。


沉香木书案上摆了文房四宝,还有一幅给她练字的字帖。姜言意翻开字帖,发现第一页就写了一行小字:每日练一页字帖,不可惰怠。


不知何时,她已经熟悉他的字迹,看着这行遒劲的瘦金体,她甚至能想象出他运笔时端得笔直的手腕,他看书写字时神情总是很专注,下颚线绷得很紧,满身清贵之气。


姜言意抬手抚过字帖上的字迹,嘴角扬起,眼中却隐隐有了泪意。


她这辈子何德何能,能得这样一个人这般喜欢。


*


冬至这天,西跨院那边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都收拾妥当了,姜言意决定搬过去住。


秋葵死活要挨着姜言意的房间,不肯要西厢的大厢房,反而要了姜言意屋子旁边的耳房,不过虽说是耳房,但也比她们之前住的房间大上不少,姜言意也就随她去了。


之前房间不够,杨岫邴绍一直都是跟楚昌平的其他亲卫住一起,后来又在铺子里用板凳打地铺,现在院子够大了,他们和郭大婶都一道搬进来住。


姜言意原先租的宅子,正好留着当库房。


说是搬家,但西跨院那边什么都有,她们原本的东西也不多,都是些床单被褥之类的,来回几趟就搬完了。


只不过院子大了好几倍,扫雪就变得很累了,好在这差事不用姜言意和秋葵再去亲自动手,杨岫邴绍就把活儿给包揽了。


姜言意去厨房准备煮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古时便有的习俗,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在姜言意原来生活的世界,饺子起源于东汉,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因为主要是为了治疗耳朵上的冻疮所用,便称“饺耳”,形状也做成了半月形,好似耳朵一般。


羊肉在冬季是最滋补的肉食了,姜言意打算做羊肉饺子,与之相配的素菜,最营养的莫过于胡萝卜1。


做饺子皮自然也逃不脱和面这一步,蒸包子的面团要讲究软,做面条的则要稍硬,擀饺子皮的出于两者之间,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就看厨子的了。


不过有个小技巧,揉出来的面团若是不够劲道,可以适当加点盐,提升面团的韧性和筋度。


做馒头的白案师傅嘴边就常挂着一句老话“碱是骨头盐是筋”,小小一个面团子,里头的学问也多得很。


姜言意今晨揉的面团劲道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加盐提筋度。


饧面时,她就开始准备馅儿。


如今郭大婶住进来了,姜言意干什么都有人打下手,她和面时,郭大婶就已经帮忙把羊肉馅剁好,猪肉馅儿也剁了一些,姜言意直接加调料就行。


做羊肉馅的饺子,加点花椒水能有效去除羊肉的膻味,葱姜、料酒、精盐这些自是少不得的,为了增鲜,姜言意还淋了几勺昨夜吊好的高汤,搅拌均匀后倒入香油到馅里锁住水分。


据说羊肉和猪肉按三七分做馅,煮出来的饺子味道会更好,姜言意也调了一碗混合肉馅儿。


胡萝卜她去皮洗净后切成小丁,怕有人不喜欢吃胡萝卜,姜言意特地匀了一些馅儿出来,才把胡萝卜丁混进了羊肉馅里。


饧好的面团遛条切成小段做成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皮就能直接包馅儿,姜言意每次给面皮里舀馅儿时,都是满满一大勺,包好的饺子褶子漂亮,肚子鼓鼓的,憨态可掬。


秋葵生火把锅里的水烧滚了,姜言意往锅里放了些盐,才下饺子,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会粘连。


蘸饺子的酱汁,很多人喜欢单用陈醋,不过姜言意更好辛辣的,趁着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她找了两个小碗,一个碗里倒醋,一个碗里则放了油泼茱萸辣子和拍碎的蒜蓉、陈醋。


饺子一出锅,肉香味就飘出厨房去了,姜言意让秋葵喊大家伙儿用饭,她则把三种口味的饺子各装了一些,放进食盒里送去封府。


郭大婶见状,面上带了些笑意。


她和封朔的事还没捅明,姜言意怕羞,便以答谢邻里为由给封朔送去,顺带给成衣铺子的陈娘子也送了一盘饺子。


封府门前停了一辆马车,姜言意猜测封朔或许在见客,便没亲自去见封朔,让门房把饺子拿给封朔。


回去时大家都还没动筷,显然是在等她,桌上还多了一盘卤猪头肉,是陈娘子的回礼。


这顿冬至饺子宴,店里的人聚在一起也是吃得其乐融融。


一口咬破饺子皮,里面的汤汁烫嘴却鲜浓无比,不蘸酱都已经很美味。


姜言意原本还担心会有人不喜欢吃胡萝卜,结果明显是她多虑了,加了胡萝卜馅儿的反而是最受欢迎的。


楚言归好几次想沾辣酱,姜言意没许。


吃饭时,杨岫顺带把姜言意前些天交代给他的事说了一下,西州城做须面的面坊还是有好几处,他跟面坊管事的都谈过,结果不尽人意,甚至还有面坊见到了方便面的势头,大言不惭说要买断她们制方便面的方子。


说起这些,杨岫也是一脸晦气:“还有一家面坊,死了老东家,少东家又是个赌鬼,欠了赌坊一屁股银子。我去谈生意的时候,连个管事的都没。那少东家喝得烂醉如泥,说我们不如把他家的面坊买下来得了。”


他提这么一嘴,姜言意还真动了心思,她抬起头问:“盘下那家面坊要多少银子?”


杨岫被姜言意问得一愣,答道:“少说也得要个三五百两吧。”


姜言意又问:“面坊里制须面的老手都在?”


杨岫有些犯难了:“这……我还没打听得这般细,回头我再问问去。”


姜言意点头:“尽快。”


她余下的银子,不管是扩张门店还是开分店,都只有稳赚不赔的份,把这些银子抛到一家濒临倒闭的面坊,是有些冒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