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综历史]衣被天下 >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6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64节

  [综历史]衣被天下

你们这群考生有毒吧?是觉得考试太轻松还是题目太简单?


病原体木小白打了个饱嗝后,在蔓延开的一片米香气中重新打开了试卷。


如果说第一场考的是文学素养的话,那第二场考的就是做官的水准了,考验的文体都是官员需要使用到的官方文体,三百字的“试论”和任选的“诏、诰、章、表内科”。考题不少都是本朝新创的,更贴合洪武帝纳取实干官员的需求。


而这题,基本也能决定考生被录用之后归于哪个部门,擅长写诏诰的考生肯定会被分到皇帝的秘书处,而擅长写章、表的则多半会被划拉去实干部门或者是礼部这类需要起草大量对外文书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初步就业意向,未来官途如何还得看考生自己的实力,能不能调部门青云直上就看自己啦。


木白的目标当然是有更多外放机会的部门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表。


洪武十六年的题目还比较宽松,可以自己选个题材写,表这个东西就是用来陈情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拍马屁,但是怎么拍马屁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个文人,当然不能一味跪舔,在真情实感的赞叹中如何夹带私货才是【表】这个文体的精华所在。


比如表中王者,《出师表》就是其中典范,你说他拍马屁吧也拍了,但其中的信息量却极其巨大,花团锦簇中真心诚意一片,还将自己的诉求和志向说了个清楚,任谁看了都会被这一片赤忱感动。


而木白恰巧有个绝佳的拍马屁的点,他可是云南的考生啊。


在场的几百个考生中,这材料只有他和阿土有资格写,当然不用白不用。


什么?这样写会不会有些老土?当然不会!作为唯二的两个云南考生,他俩的动态可以说是洪武帝去年忙了大半年的工作结果展示,他们要是不写,这个才麻烦呢。


木白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大明解放云南的英武事迹,在写了饱受残元摧残的云南民众有多感谢大明jūn_duì 上狠狠耗费了些笔墨,又写了诸如自己这些学习汉文的学子有多高兴看到大明开科举,只可惜有很多有才的学子来不及参加科考,以后的学生肯定会更多。


他写了一路北上的见闻,最后来了一段华彩赞颂了大明官民一家亲,大明百姓对官员的尊敬爱护一定是出自陛下的怜爱民众之心以及英明领导云云。


木白在文章最后将感情做了下升华,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在陛下的指导下做个爱民如子、办实事的好官。


自然,其中他还夹带了一些私货。木白含蓄表示自己非常了解云南的情况,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愿意将中原的风土人文和先进知识带回云南,毕竟衣锦还乡不如还衣锦于乡,故乡好才是真的好,他要争取以后给大明输送更多来自云南的人才。


当然,作为一个准公务员,他的一切工作岗位还是要服从朝廷安排,他肯定会到大明最需要的地方去,绝无怨言,但无论到哪里他都会记得自己是云南的第一个考出来的学生,并且为后来者做好表率。


可以说是彩虹屁中带着真心诚意,诚意中带着朴素的爱,是非常优秀的来自被收编地人员的复合彩虹屁了。


写完后,木白又欢快地干掉了三个米饼,为干饭人干杯!


作者有话要说:洪武帝:……


朱标:……


奶奶:孙子为什么还满脑子想着回云南? 你们爷俩怎么回事?


从此以后,大明科举就不再包饭了。(误)


一个优秀的干饭人,可以将朴素的食材也烹饪得很美味。


——by 不知名论坛坛友留言


第75章


会试第三场,考官们似乎没有打算再让考生们自由发挥,这次在入场的时候,所有自带的调味料食材全都被无情没收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饭点发放的一碗拌面,用的是应天府最常见的拌面方法,每个人的碗里还放了两个煮鸡蛋。


如此想来也是为了确保万一面条不符合考生口味还能有鸡蛋垫饥,不过很显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部分对食物都没什么要求,尤其是那些在香杉书舍住下的考生,在拌面入口的时候觉得还挺美味的。


咳咳,香杉书舍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存在的,那里的食物供给说实话,只能说是饿不死人。


偏偏宿舍区还明确规定所有的考生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必须下山,不允许买外卖,也不允许将野食带入,更是严禁分享。


就连附近的摊子也不允许出售饭食。


问起理由来也很简单,宿舍统一供应饭食的话可以确保安全,而你们买外面的食物,万一吃坏肚子或者吃出病来谁负责?香杉书舍是绝对不会背这个锅的。


吃东西都不安全,自然不必说分享美食了,万一出了事,你说人家是怀疑你好还是相信你好?


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不给人增困扰也不给自己添麻烦才是君子所为。


被管理人员这么一恐吓,本来满腹牢骚的学子们也只能瑟瑟发抖地放弃拯救自己的舌头,硬是吃了好几个月的学生餐。


现在被养糙了舌头的考生们这些日子以来第一次吃到外食,简直热泪盈眶啊!


给他们烧饭的是御厨吧?一定是御厨吧?怎么这么好吃!


不……其实只是普通的礼部伙房的大厨烧的,他们端出来的也是大明公务员的常规配置。


吃得热泪盈眶的考生们看得监考一阵唏嘘,莫名联想到了没做官前的自己,有些感性些的还想起了跟着洪武帝打江山的那些岁月。


他们这代人几乎没有少年时没饿过肚子的,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战场上拼命。


当时上战场时候,他们想的无非也就是给自己也给后人挣一份活路而已。


再看看这些可以说在他们的努力下成长起来的考生,众监考忽然生出了点怜爱。


不过这份怜爱在经过木白的监舍前时直接跳了过去。


不好意思,对于这个导致他们三番两次开会的少年,他们着实没有太多的好感。


几个负责分饭的监考还特地分了一大份拌面放到了木白的面前。


别误会,这个举动可称不上善意,当今是穷苦人出身,十分爱惜农作物,大明皇宫内的皇子皇女的饭食绝对称得上是历代皇室中最朴素的。


第一家庭的餐桌上一般都是三四个小菜加上一盆米饭。除非事关国家面子的重大活动,一般情况下洪武帝都不允许厨房进行过于奢侈的烹饪,什么鲍鱼海参这类需要耗费大量民力去打捞的食材更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