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七零娇宠咸鱼美人穿书 > 第8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节

  七零娇宠咸鱼美人穿书

实在是这个社员用什么四大美男作比,就很离谱啦。不论哪个时代,男同志长得好看,少不得要被加上小白脸的标签。


何况社员还说这个时代,有小媳妇看着男同志脸红,还不被批*斗的,这就是另类好吧。


那社员一听,还不高兴了,将旱烟狠狠抽了一口:“我说你这记者同志,就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是吧,你都没见过顾知青,怎么能知道我说的就对不对呢。”


最后又狠狠将旱烟一搁,特别自豪的说:“你们别被顾知青那张好看的脸迷惑,我告诉你们啊记者同志,顾知青不单是塌方救援英雄,他还说,明年要让我们这村子通上电呢,通上电知道吧,就是插上什么电灯就能发光那种玩意儿。”


“还能给你们通上电?”那女记者,与领头记者都相互看一眼,这又是一个大新闻啊。


女记者继续扒拉着那社员采访。


领头男记者,又在笔记本是记下关键信息:


3.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的农村去:顾知青响应政策,到桃源村后要帮助村上实现通电,社员们感激,知青与当地社员和谐一家亲。


这基本上是,每一个关键信息都可以写一篇报道,几个标题下来,就够好几期报纸的主题了。


记者们将顾知青采访一通后,刚问上大队长家的温小妹,几个记者就被拉到了队上,修理小组对外来的‘塌方救援’‘紧急救援安全知识宣进’的黑板报前。


指着此时正在黑板报前,做新一期‘安全知识宣传’的男同志和温小妹。


社员们满脸兴奋:“ 看到没,那在黑板报前做安全知识宣传的,男同志一般就是顾知青,梳着两根大辫子的就温小妹。”


“温小妹哦,是大队长家最小的闺女,小时候是个早产儿,还单独为城里未婚夫跳过一次水,后面醒来后就洗心革命,再不为不喜欢她的男同志不高兴了。”


“你们看到了吗,那黑板报上好看的字啊,好看的跟活的人一样的插秧社员啊,都是温小妹写的画的,那上面笑的一脸欢喜的插秧社员啊,小妹说那画的就是俺,……,”


那另外一个稍微喜庆一点的社员说着,还有点脸红,“记者同志,那就是俺知道吗?你们拍照片的时候,能不能将那黑板报上,那笑的一脸幸福的俺也拍上去,俺俺俺也想上报纸。”


“二柱,你少胡说,小妹明明说那画的高一点的社员是我 ,怎么就是你了?”另一个高高瘦瘦的社员,听了不高兴,急忙拉着另外一个记者,试图证明黑板报上的几个‘插图人物’是他。


记者们一看,都忍不住看向那梳着两根辫子的温小妹,一身白衣蓝裤,一双坡跟的皮凉鞋,在这像金子洒落下的阳光下,是真的好看啊。


*


记者们是周五来采访的。


说起采访,还闹了个大乌龙。


这天中午,顾温瑜在办公室里,继续折腾他那个‘通电线路计划’。


温小妹送完五哥回来,正在做这期的安全知识宣讲。


这期的黑板报,保留了前一期的‘塌方救援英雄’外,在安全知识宣讲这一栏,由上期的‘塌方事故的自救指南’,换成了‘雷雨天的避雷安全指南’。


顾温瑜不得空,温小妹不可能让自己累死累活的全包吧。


就临时抓包了傅雪峰来帮忙,几个记者一上来,就将傅雪峰围住了,准备采访他。


女记者问:“你是顾知青吧,我们是县城的记者,专门来采访这次塌方救援英雄的,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傅雪峰这个人,有个什么特点呢?


就是有点人来疯,主要是十分喜欢凑热闹,对八卦新闻的爱好,比小媳妇们还要痴迷。


几个记者采访,女记者是采访顾温瑜的。


因为一开始在社员那里,已经先入为主了,都能用古代美男来形容了,想来长得应该是相当俊俏的,抱着这么大期待来,看到要采访的顾知青(实际是傅雪峰)的女记者,就有落差了啊。


傅雪峰其实长得不差,真实的,高高大大的方形脸,皮肤白,眼睛大鼻梁也高,其实是长得好看的。


但是要达到让人一脸惊艳的情况,其实是做不到的。就因为这样,女记者都没注意听,傅雪峰第一句开口说的:“我是傅知青哦,不是顾知青哦。”


女记者还是本着职业道德守则,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就按部就班的接下来的采访。


还在心底的说了一遍:‘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啊,传言害死人。’


采访温小妹这边的,就是那个叫姜泾的男记者了,男记者腼腼腆腆的,跟他记者身份一点都不搭。


还有一个同是记者的摄影师在后面拍照。


采访几乎是十分顺利的,除了女记者那边的采访,似乎就有点沉闷的,主要女记者到底还是受影响了,采访的时候就是按照先前的采访稿,问出几个问题就完事,根本没去调动气氛。


温小妹这边就不一样了。


温小妹爱笑,长得好看,温小妹还有心想给桃源村创收,就是什么呢?


温小妹想给桃源村办厂子,办什么厂子呢?


这次塌方事故,不是说了嘛,需要在梨山那一块种植大的植被嘛,但是现在上面直接规定下来,直接按照规定统一种植什么作物,要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


但是桃源村的地形特点,就是山林多,以前就是个果树村,其实是不太适合开出太多耕田种植大米水稻的。


可人家上面不清楚这个情况啊,小麦水稻这些都是精细粮食,让你社员们多种植这些精细粮,还不是为了让你当地社员吃饱啊,人家领导也是为你们吃饱操碎了心啊。


好了,这种信息差,就导致当时运动开始的时候,几乎桃源村的果树林都砍的差不多了,现在没有植被了,还弄的现在水土流失严重,这不几次洪水一冲就塌方了。


温小妹有心利用这次采访上报纸的机会,将桃源村的地貌,土地情况反应上去,希望上面能因地制宜,让桃源村有一个单独根据当地的土地特点,在完成规定农作物的情况下,多一点变通。


比如适合种果树的就让人家种果树嘛。


再比如,适合搞畜牧业养牛羊的就养牛羊嘛。


还有地形适合开水果罐头厂就开水果罐头厂嘛,这样多种形式的发展,各个大队县城们,适合用别的身份交换肉的就交换肉,适合出口水果罐头就出口水果罐头。


这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适当调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