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第3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节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39章 普通老百姓吃的饭菜是什么样的?


黑杂粮饼、窝窝头、外加没有多少油水的粥水,再多一点,就是那些配合饼馍一起吃的咸菜。


能吃的饱的百姓生活条件就能算的上不错,大部分的百姓们的日子其实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这样过来的。


这也就导致底层的百姓们面黄肌瘦,身上没有多少肉,很少会出现胖子。


一般人看身材就能看的出日子过得如何。


就比如那些士大夫们,风不风流倜傥不知道,只看大腹便便的画像,就能知道那是一个肚子里面有油水的富贵人。


胖子一般都是社会顶层人士才有的特权,民间可难寻。


老太太身形干瘦,面容黝黑,看了看干净的锅底,再一看被存放良好的荤油,手中握着两枚不大不小的鸡蛋,蓦然一咬牙,心一横,“更珍贵的鸡蛋都能舍了,难道还在乎这点油不成。”


说是这么说,锅里面油一放多,老太太心里还是直抽抽,可是不管是什么菜,不放油都炒不香,她都下定决心炒鸡蛋了,总不能就用几滴油炒菜吧。


等鸡蛋打碎下锅,爆炒出香味以后,那味道香的老太太直用鼻子去嗅,炒菜的香味传到外面,不少街坊邻居都闻着味道看了过来。


“是谁家在炒菜啊?味道真香!”眼看就要到饭点了,众人闻着炒菜的香味肚子纷纷叫了起来,嘴巴里直分泌口水。


这香味虽然比不上陛下开的食楼味道,却也比他们水煮清蒸的饭菜喷香。


炒菜好吃,现在整个咸阳城内谁还不知道,只是炒菜好吃归好吃,关键是它费油啊,谁能舍的下那么大的本。


“这味,会不会是鸡蛋啊?”有人猜测道。


他们之中有人以前吃到过鸡蛋,可是炒鸡蛋和水煮蛋的味道那区别可大了。


“说不定还真是呢。”周围的街坊四邻们羡慕的说道。


他们这一片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养了鸡鸭,可是也没几个人立马就把鸡蛋鸭蛋拿出来吃,而是放起来,偶尔才会给家里面的孩子们解解馋。


老太太的家人们刚一回来家,就闻到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家中老汉鼻头不由嗅了嗅,“这味,真是太香了。”


只是,他们家能有什么好吃的啊?留下来的那只鸡还准备让它再长长肉呢,这味总不可能是鸡肉就是了。


走进屋里,老太太已经摆好的碗筷,家里面回来温度刚好能入口。


那盘炒鸡蛋被一个陶碗盖着,确保温度不会流失。


众人纷纷落座,而后眼带期待的看着桌子中间的那盘菜,被陶碗扣着他们不知道那里面是什么,可是那股香味是好吃的无疑了。


老汉坐下,道,“听说陛下让咱们把鸡蛋给留下来了?”消息已经快速的传到了地里,就连在地里干活的他们都知道了。


“是啊,鸡蛋都给咱们留下了,给老街坊拿了几个,她说想给孩子尝尝鸡蛋的味道,我寻思着咱家就有鸡蛋,怎么着也得让一家人尝尝鸡蛋的味道吧,就打了两颗鸡蛋。”说着,老太太麻利的打开陶碗。


炒鸡蛋的香味立马就包裹住了众人,让一向嘴中清淡的家里人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两颗鸡蛋搭配着葱花,再经油一炒,又能有多少分量。


好在老太太把鸡蛋搅的细碎,一筷子下去,众人都能吃到。


咸味正好的炒鸡蛋是下饭利器,老汉夹了两筷子炒鸡蛋嘴里留味后就埋头喝饭,眼眶不自觉的也跟着红了起来。


“我的父亲,也就是你们的爷爷,一辈子都没吃过鸡蛋。”看到儿子吃的开心,老汉声音不由哽咽道。


鸡蛋对老百姓是珍贵的,可是也不至于买不到,只是比起那一两嘴改善口感来说,把买鸡蛋的钱存下来更划算。


百姓们手里的钱就是他们一点点克服口腹之欲,辛勤劳动,慢慢积攒出来的。


不是吃不起鸡蛋,而是把用来买鸡蛋的钱用来买更多能活下去的粮食,细水长流。


“爹,你也吃鸡蛋啊,把我爷爷没吃的那份鸡蛋给补回来。”儿子眨眼道,眼眶不自觉的泛酸。


如果说他父亲小的时候是吃过鸡蛋的,可是自从他成为父亲以后,就再也没吃过鸡蛋了。


老太太心里亦酸楚不已,连忙出声道,“看你们这一个个的,别忘了咱们家这只可是老母鸡,还会继续下蛋的,等到时候破壳的小鸡给陛下送过去,不能破壳的鸡蛋就是咱们的了。”


说着,老太太往自己老伴的窝窝头里夹满了炒鸡蛋,说是看不惯他这穷酸样。


那位借了鸡蛋回家的老太太则给家里面的孩子做了水煮蛋,把鸡蛋分开,每个小孩子都分到了一点,滑嫩的蛋白,软糯的蛋黄。


孩子们懂事道,“奶奶也吃。”


“吃了吃了,奶奶已经吃过了,这是给你们剩下的,赶快吃吧。”


家里有鸡蛋的鸭蛋的,不少人都选择给家里面改善生活,至于百姓们家里的鸡鸭们,自然还是养着,都不舍得杀。


而去了食楼的鸡鸭们则走向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命运。


鸡头、鸡脖、鸡胸、鸡肉、鸡腿、鸡爪……鸭舌、鸭头、鸭脖、鸭肉、鸭腿……,它们的每个部位都被食楼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尤其是鸡腿,沾上特殊调料腌制入味后裹上面粉,放进油锅内炸的金黄酥脆,没有鸡肉鸭肉身上的那点腥味,可以说是备受好评。


只是炸鸡腿的数量有限,食楼只能限量供应,越是这样,就越有人想要品尝它的味道。


赵燕歌怀里抱着乖巧的媳妇,正在查看食楼的账目。


“玉研阁和墨斋的营业额稳定,食楼的营业额却呈爆发式的增长?”公孙起眨眨眼睛,有些不明白。


“那是因为不管是胭脂水粉还是笔墨纸砚,都需要人们用时间去消化,而食物则不同,人必须每天都进食才行,这就保证了食楼每日的营业额。”


“再加上食楼内的食物不计成本,花样繁多,口味一流,这就能保证那些不差钱的客户们成为咱们食楼内的回头客。”


赵燕歌从那些贵族们的手中赚钱,用以支付那些修路百姓们的报酬,这样一来货币就形成了一个流通环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