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文唐 > 第706章 无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6章 无题

  文唐

船队一路疾行下午的时候就到了关中的东大门附近,越过眼前这座隘口就算是出了关中地界。


站在甲板上遥望波澜起伏的山川非常震撼人心,李世民也带着一众亲信重臣来到甲板上欣赏自己的大好河山。


这种时候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这个年代的文官大多都能吟上几句,甚至不少武将也是文采斐然。


长孙无忌、马周、岑文本等人都各自做了一首助兴,李世民自己也被众人的吹捧下作了一首。


岳山在一旁默默的听着,对这些人确实挺佩服的。虽然没有流传千古的名篇,但也都不错。


再说命题作文,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写出来,能写成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岳山没有作诗的打算,以他现在的学识也不是做不出来,但很难做出让他自己满意的好诗,所以做了还不如不做。


他想低调,可有人不允许啊。


李世民瞅了一圈把他从人群里揪出来,道:“翠岚,你是咱们之中最有学问的,来作一首诗如何?”


岳山道:“还是算了,我对作诗不太擅长,一时间也没有灵感,还是不献丑了。”


李世民不乐意的道:“什么叫献丑,咱们的目的君臣同乐,作诗只是添头别那么认真。大家都作了就剩你了,别推辞了,赶紧。”


“岳候太谦虚了,连你都说献丑,那我们算什么。”


“对呀,来吧,别让圣人失望。”


其他人也纷纷劝道。


这下岳山也知道躲不过去了,无奈的应了下来,然后回头看向前方的景色,思索该写什么诗。


搬运是不可能了,他记得的诗本就不多,适合眼前情景的一首都没有,只能自己作。


就在他绞尽脑汁思考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的船上传来一声高呼:“快看,潼关。”


众人包括李世民都连忙往潼关方向望去,虽然离的远只能看到轮廓,但依然能看到它的雄俊宏伟。


潼关,关中的东大门,也是守卫长安的第一道门户。


看到这座关城,船上的众人都非常激动,不时的能听到有人发出惊叹声。


岳山也同样兴奋,不是因为潼关的宏伟,而是想到写什么诗了。就在听到‘潼关’这两个字的那一瞬间,一道灵光闪过,一首诗词浮现在脑海里。


但随即他又自我否定了,这首词确实经典,可要真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就是打李世民的脸啊。


“不行不行。”他下意识的摇头喃喃道。


“什么不行?”他的声音被旁边的李世民听到了,扭头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我在想该怎么写诗呢。”岳山吓了一跳,道。


“是不是想到了?快说快说。”李世民道。


“没有没有,还在想。”岳山连忙否定。


“你这个人说谎都不会,话都写在脸上了,写了什么诗赶紧说。婆婆妈妈的像什么样子。”李世民催促道。


“我感觉写的不好,再重新相一首吧。”岳山道。


他越是不想说李世民就越是感兴趣,连连催促道:“没事儿,我们不会嘲笑你的,快说。”


其他人也跟着起哄。


岳山为难的道:“这首诗太悲凉,不适合此情此景,我还是在写一首吧。”


李世民的兴趣反而更大,道:“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观你居然能作出悲凉的诗,我更好奇了,赶紧说。”


“这……好吧,一会儿圣人你别生气就行。”


“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说。”


见躲不过去,岳山硬着头皮道:“刚刚有人喊潼关的时候我想到了一首词,叫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读到这里岳山停了下来,后面的大转折实在不好出口啊。


但其他人则不同,都被这几句描写山河壮丽的词句给吸引住了。马上就到了舒展胸臆的时候,你怎么停了?


而且前面这两句怎么看都是让人热血沸腾,你怎么把他转折成悲伤氛围的?


李世民也同样被吸引住了,再次催促道。“后面呢?快说。”


无奈,岳山只能说出了后半阙词:“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千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没有一个人说话。


不是这首词写的不好,而是太好。虽然格式不符合时代的欣赏风格,但好坏他们还是能品鉴的出来的。


这就是一首千古名篇。


可……正如岳山所言,太悲了。


关键这首词还是出征高句丽的路上写的,兆头也不好,众人一时间都不敢评价了。


李世民一开始也很诧异,脸色也有点僵硬,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眼睛微闭似乎在品味这首词。


读完之后岳山也很紧张,生怕李世民暴起给他一刀。


但还好,李世民很快就睁开来了眼睛,用感触至深的语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此言大善。”


“以诗观人,由此词可以看出翠岚你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我没有看错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千都做了土。想秦汉何等的强盛,始皇帝统一天下欲创建万世基业却二世而亡,前汉四百年江山也难逃灭亡命运。”


“何也?不知体恤百姓,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失民心之故也。”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翠岚此词写的好,当为君者戒。来人,取笔墨来。翠岚,劳你把这首词写下来,我要挂在书房以作警示。”


他的一番话下来,场上凝固的气氛顿时如烈阳下的霜雪一般溶解。


众人也都复活了,纷纷夸赞李世民心念百姓、善纳谏言实乃明君,有这样的皇帝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一时间君明臣贤其乐融融。


岳山松了口气,总算过去了。


很快就有人把笔墨拿了过来,岳山提笔把这首词写下来,李世民珍之又珍的收起。


之后众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只是回到自己房间的李世民脸色瞬间就拉下来了,拿出岳山写的那首词表情狰狞恨不得撕成粉碎,但又有些舍不得。


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轻轻的放在桌子上。可气的是岳山那个混蛋,不能拿这篇诗词撒气——他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千古名篇啊,还是岳山亲手书写的第一份原本,收藏价值太高了,他实在舍不得。


一开始岳山说想到了一首悲伤的诗词他还没在意,以为又是伤春悲秋之类的。结果……


要是诗词普通也就算了,没啥传播度转眼大家就忘了,问题是这玩意儿还是千古名篇。当场又有那么多人听到了,根本没有隐瞒的可能。


曹植还要七步成诗呢,你这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吧,居然就能想出这么好的词。妖孽也要有个限度好吧,这太不合理了。


但凡换个时间,李世民只会高兴大唐又多了一首千古名篇,而且还是当着他的面做出来的,意义更大。


可现在是出征高句丽的路上啊。


你又是伤心秦汉又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完全可以视作反对这场战争,做这首‘亡国之音’诅咒战争失败。


要不是深悉岳山的为人,要不是这场战争他从头到尾都参与其中还表现的比任何人都积极,李世民肯定会怀疑他的居心。


正因为知道才无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