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6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61节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要知道, 北蛮此次有胆量犯边,这些更加先进的火器,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倚仗。


漠北的三月依旧寒风凛冽,虽说没到春回大地的时候, 可再想如先前一般浇筑冰墙也是不可能的了。


若非穆空青横空出世弄出水泥这种东西,现在别说漠北城了,临近几座城池的城墙,恐怕都已经摇摇欲坠了。


北蛮此次究竟是当真退兵, 还是诱敌深入,谁也说不准。


直到西北援军一路顺风顺水地抵达漠北城,众人才确定,北蛮真的退兵了。


而此刻,远在京城的永兴帝与朝中的文武重臣们也得了消息。


西北大营驻军三十万,常年与西域诸国、草原部落,乃至商道上成群结队的马贼作伴。乃是大炎屯兵数量最多的地方。


此次增援漠北,永兴帝未尝没有将北蛮大军直接留下的意思,所以直接调出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着漠北城便去了。


谁知道半路出了个穆空青,带着他的灰疙瘩,直接将漠北城抹了个固若金汤。


现下西北援军是到了,可北蛮也因着久攻不下,甚至连半点破城的希望都看不到,从而直接就跑路了。


那这十万人马总不能白跑一趟吧?


要知道,这些人马粮草,光是集结调度就花了快一个月。


走这一趟来回,军费那也是能气得钱大人连敲三天算盘的数字。


永兴帝略一思忖,来都来了。


于是大笔一挥,令西北大营继续增兵五万。


不仅是西北大营。


先前时间紧迫,所以援军只能抽调京城以及临近地方的驻兵,还不能一次抽调太多,得给地方留下足够的守卫。


但现在可就不同了。


大炎可是太平了百余年的。


这百余年间既无人祸,也无甚太大的天灾,就算先帝是个败家玩意儿,败的也是先帝他爹、他爷爷攒下的家底。


虽说把当年的朝臣们急得火烧眉毛,但到底先帝命不长,没来得及祸害到百姓头上去。


所以说,从大炎的文人们能捣鼓出贞洁牌坊这种东西也能看出来,如今的大炎还真不缺人口。


再加上永兴帝这几十年间励精图治,又忧患意识十足,各地兵卒军户的数量也一直都是呈增长状态的。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永兴帝从各地抽调出十万兵力前往北地边疆增援,只要不考虑军费,都是轻轻松松的。


何将军收到消息,除了现在驻扎在漠北城外的十万大军之外,还有共计十五万人马正在向北境赶来。


明晃晃一副要将北蛮赶尽杀绝的架势。


穆空青趁着西北援军安顿下来之后,特意跑了一趟西北大军的营地,同对方军中的钱粮官同僚们搭上了话,趁机将西北军中的火器也摸了个遍。


相较于北境边关面对的都是北蛮这等落后部族,主要的远攻手段还是弓箭,以及少量火绳枪之外,西北大军的装备可就精良多了。


西北靠近西域,那些西域小国确实不敢大举犯边,但各类小动作也是没少做,甚至在时常骚扰大炎边境的马队中,还有不少高鼻深目、发色异常的番邦人。


而那些部落的马队也兴许是受了什么人的感染,从来都是半商半匪,时不时就能从些不为人知的渠道里摸到些好东西。


连先前永兴帝手中的燧发枪,都是根据西北大军从马队手中缴获的火器改进的。


面对这样的人,西北大军不仅人数上是大炎之最,就连火器装备上,也是仅次于京城火器营的。


穆空青从西北军钱粮官那里,将如今大炎的火器水平摸了个七七八八,甚至还知晓了如今的大炎水师还装配了一种名为“喇叭枪”的东西。


这种喇叭枪与后世的□□有一定相似程度,都是开枪之后杀伤范围大,但是精准度奇低,十米开外打中哪儿基本只能靠缘分。


在水师跳帮战时使用堪称神器,大量敌人聚集在甲板上,闭着眼睛开枪都没有问题。


但在短兵相接之后敌我混杂的陆地上,往往比烧火棍都不如,所以也只有在水师中才会配备,且数量并不多,穆空青在广粤时也没能见过。


但如今既然有了类似的火器,就证明穆空青的思路是可行的。


甚至在制造榴弹方面,还可以直接借鉴喇叭枪的灵感,比他闭着眼睛摸索要来得更快些。


只不过火器乃是高危线。


当年大皇子还是永兴帝的亲儿子呢,因着一座铁矿就毫不犹豫地将手下人推出去送死。


穆空青这打得可是比铁矿更危险的火器的主意。


要是一不小心,他老穆家上上下下,估计不会比当年的李家好到哪儿去。


穆空青思前想后,觉得这事儿还是不能自个儿琢磨。


他从西北军的营地回来之后,便直接找上了漠北军中的钱粮官闲聊。


这位钱粮官姓付,今年也不过二十出头,中举之后便专程托人走了关系,来到漠北军中做个钱粮官。因着他对火器颇有兴趣,所以主管的也一直都是火器。


在守城的这些天里,付大人也没少同穆空青接触,对这位京城来的穆大人很有好感。


“穆大人这是从哪儿来?”付大人刚清点完补给来的火器,这会儿手上也没什么事,见穆空青过来了,便直接迎了上来。


漠北城的春天来得晚,今日还飘了几片雪,穆空青的衣襟上沾着零星的雪花片,一看便知道在外头待的时辰不短。


穆空青看着边上的兵卒抬过去一箱铅弹,感叹了一句:“刚从西北军的营地哪儿回来。若是先前我漠北城也有西北大军那般利器,守城时的伤亡应当也会小些。”


付大人是土生土长的漠北人,他的父祖兄弟,世世代代,都有人投身漠北戍边军中。漠北军中的每一位将士,与付大人而言,都同他的血亲兄弟无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