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厚积薄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四章 厚积薄发

  燃烧的海洋

又比如,从第五批开始,“长城”级换上了jh-45c型反应堆,输出功率由三百兆瓦降低到了二百四十兆瓦。虽然其最大潜航度因而降低了两节,但是反应堆的采购价格间接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如此一来,第五批“长城”级的建形成本又在第三批的基础上降低了百分之十。


此外,大批量建造具备规模效应,也能降低建形成本。


到最后,“长城”级的建形成本降到了第一批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如此一来,“长城”级成为了一种相对廉价的潜艇,至少与其战斗力相比,算得上是比较便宜了。


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总共采购了四十六艘“长城”级,算上大战前的四艘,总建造量高达五十艘。因为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的其他几级攻击核潜艇的数量都不多,而是秉承了不断改进的保守,所以在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城”级是中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攻击核潜艇,也是全球建造数量第四多的攻击核潜艇。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大战期间,“长城”级的出勤率不断名列前茅。


当时,印度洋舰队的一艘“长城”级在执行远征大西洋的作战任务时,创造了持续部署三百八十八天的世界纪录。


能够毫不夸张的说,“长城”级是中国海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坚力量。


当然,“长城”级更是当时中国海军唯一能够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攻击潜艇。


要知道,要到第四批次的“金枪鱼”级服役,全电动潜艇才具备在远离基地一万多公里的地方**作战能力。在此之前,只有攻击核潜艇具有远洋作战能力,全电动潜艇要么在基地附近活动,要么伴随舰队活动。


现实上,在大战初期,“长城”级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随舰队活动。


主要原因就是,全电动潜艇采用的是泵**推进系统,在航过三十五节之后就没有任何静音优势了,而在大战期间,舰队有百分之八十的时候,航在三十五节以上,很少以低于三十五节的度航行。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即便“金枪鱼”级的最大航能够跟上航母战斗群,也很难挥作用。如此一来,真正能够伴随航母战斗群活动,而且为舰队提供反潜掩护的,就只有“长城”级了。


能够说,也正是无法采用磁流体推进系统,海军才要求“金枪鱼”级的潜航距离不得低于两万公里。因为只有达到这个级别,全电动潜艇才能取代攻击核潜艇,奔赴敌方控制的海域执行破交作战任务,从而让攻击核潜艇回归原位,伴随舰队作战。同样也是这个原因,海军才会咬紧牙关,大批量采购“长城”级,取代在航上达不到要求的099级与097级,以及在静音上达不到要求的全电动潜艇。


此外,“长城”级还有一个严峻贡献,即开启了潜艇的标准化时代。


现实上,“黄貂鱼”级与“金枪鱼”级就有很大的共通性,只是“金枪鱼”级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比如第二代燃料电池、仿生消声瓦等,所以没有多少人把其看成是“黄貂鱼”级的放大版本。


在“长城”级之后,中国海军建造的几种攻击核潜艇实际上都是“长城”级的高度改进版,在基本结构上与“长城”级相差不大,以至连武器系统、探测系统、火控系统等方面的差别都不是很大。


标准化建造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大幅度缩短设想时间。


要知道,即便在战争时期,设想一种排水量在一万五千吨以上的攻击核潜艇,也需要好几年。


除了缩短设想时间,还提高了平台的通用性,从而提高了建造效率。


别的不说,建造“长城”级的设备,百分之八十以上能够用来建造其他潜艇,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船厂的负担。


当然,标准化设想思想也是来自水面战舰。


在以保证建造数量为根本要求的战争时期,标准化设想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上面的引见看得出来,中国海军不是不重视潜艇,而是在意识到技术**产生的影响之后,选择了厚积薄的展战略,利用雄厚的技术积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前来了一次空前的大迸。


这个大迸,足以打破中美海军的战略平衡。


第一百二十四章厚积薄


第一百二十四章厚积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