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六十一章 唯一方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一章 唯一方案

  燃烧的海洋

原因很简单,火山喷发的微尘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自然沉降,而在此期间,北半球都不可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暂且不说北半球的植被会受到多大的破坏,仅仅是持续的降温就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如果北极冰盖持续扩张,全球海平面就会降低,意味着将提前进入小冰河期。


为此,在火山喷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二零三七年,必须设法清除大气层中的微尘,避免持续降温。按照科学家预测,最迟到二零三八年夏季,必须完成这一项艰巨工程,不然前面作对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到了二零三八年夏季,气温仍然没有升高,北极冰盖的容量将在二零三九年夏季超过极限,并且在融化之后注入北大西洋,导致全球洋流消失,后果比什么都不做还要严重。


那么,人类有能力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这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吗?


对此,科学家也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即制造大量高空气球与能够到达平流层的飞机,用静电吸附的方式,清除掉平流层里的微尘。此外,还可以通过向平流层投射有助于降雨的化学物质,通过降雨的方式消除微尘。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向近地轨道发射一些巨型光线反射膜,以光压的方式让平流层里的微尘进入对流层,然后通过对流层的降雨回到地面。


虽然这些办法都可行,但是工程量绝对惊人。


如果采用静电吸附方式,至少需要制造一千万只大型气球、或者是二十万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八百公里的大型飞机,才有望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把平流层里的微尘含量降低到不对气温产生影响的程度。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一项无法完成的工程。


要知道,即便在全面战争状态下,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在一年之内最多只能生产十万架飞机,而且都是普通飞机。如果按照科学家提出的标准,制造能够在平流层内长期飞行的大型飞机,产量至少降低五分之四。


更重要的是,这肯定会打乱所有国家的经济秩序。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证明科学家的灾难预测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家会采取如此疯狂的行动。


这样一来,证明科学家的灾难预测,成为重中之重。


当然,对牧浩洋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根本就不怀疑科学家的灾难预测,腾耀辉与黎平寇也没有怀疑。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替代方案?


答案是否定的,这已经是科学家能够想到的最简单、最直接、代价最小、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了。


虽然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备用方案,但是基本上没有可行性,或者无法及时实现。


比如,几名核能科学家就提出,制造足够多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与制冷设备,以人为的方式使北冰洋冻结。因为可控聚变核电站利用的是原子能,而且制冷设备产生的热能将通过深层海水进入北大西洋,等于增强了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有可能降低灾害风险,达到阻止北极冰盖融化。问题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刚刚起步,商业应用也处于测试阶段,根本没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制造出足够多的反应堆。


又比如,还有几名宇航科学家提出,在北半球上空部署阳光反射膜,遮挡住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阳光,就能保住北极冰盖。问题是,这项工程的难度更大,而且要到二零三七年六月底才能向近地轨道发射航天器。


显然,文件中提到的办法,是唯一选择。


问题是,这绝非中国能够办到的。别的不说,冰岛是一个国家,有一百多万人口,如何安置这些人,将是该项目的最大问题。中国无法单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获得美国与欧盟的支持。


腾耀辉回来的时候,牧浩洋也看完了。


显然,腾耀辉没有上厕所,而是给了牧浩洋单独思考的时间。


“怎么样?”


牧浩洋合上文件,长出口气后,说道:“如果该方案可行的话,我得首先搞清楚核武库的情况。”


“这么说,你也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行,我给你安排专机。搞清楚核武库的状况后,你直接去上海。不用急着向美国军方代表摊牌,但是得主动提出来。”


“还有别的吩咐吗?”


腾耀辉摇了摇头,说道:“不管怎么样,年底必须说服美国。”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能够说服美国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正在做实事的科学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