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二十四章 变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四章 变数

  燃烧的海洋

“你的意思是……”


“如果有可能,得终止高层会议,搞清了情况,再做决定。”


陆风烈点了点头,说道:“我去想办法,你在这里等着,哪里也不要去,等下我派人过来叫你。”


黄峙博没多罗嗦,他也确实不打算去别的地方。


陆风烈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关于到底要不要通过军事行动解决东海争端,并且一并解决台海问题的讨论还在进行。


会议上,九名高层领导分成了三个集团。


傅秀波、黎平寇、以及两年前调到中央,担任政法委主任的黄瀚林持赞成态度,以文廷贵为代表的三名领导人没有表态,而以同样是两年前调到中央,担任国家副元首的易援朝为首的三名领导人则明确表示反对。


讨论进行得很激烈,或者说争论得很激烈。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点上,一是时机、二是实力、三是长远影响。


时机上,最大的分歧就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四年后,周边与国际形势是否对中国用军事手段解决东海争端有利,特别是在这场冲突中,美国会不会帮助日本,甚至直接出兵参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美国有没有能力与动机,介入东海与台海冲突。


显然,傅秀波持否定观点,即美国不会介入。与之相对的,易援朝却认为美国会以参战的方式介入。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问题。


实力上,最大的分歧是现在的中队,有没有能力打赢一场以海空为主,甚至有可能完全局限在海洋上的战争。


说到底,就是强大的陆军没了用武之地,海军与空军能否击败敌人。


显然,傅秀波的态度很乐观,而易援朝等人却没有这么乐观。原因很简单,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空军的表现并不突出,还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海军的表现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


只是,这是军事问题,军方的观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长远影响。


可以说,这也正是文廷贵等领导人不肯表明态度的原因。


虽然第二次朝鲜战争才结束四年,但是长远影响已经体现出来。用文廷贵的话来说,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变得更加孤立,即便依靠经济贸易往来与众多国家维持着良好关系,但是在政治、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中国受到的排挤与猜忌越来越大,导致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大幅度降低。


比如,在阿富汗的重建问题上,中国连几个中亚小国都比不上。


按照文廷贵的观点,如果战争会让中国遭到孤立,那么战争就不能带来战略利益,反而会使国家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


问题是,东海冲突能够改善中国的处境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不管中国是否取胜,都会在国际社会上变得更加孤立,甚至会被完全排挤出全球大家庭。


要想直接驳倒文廷贵的观点,显然不大可能。


争论中,傅秀波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现在的全球格局是否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


必须承认,傅秀波是一个能力出众的雄辩家。


他的这个新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文廷贵的论点。如果现在的全球格局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那么中国就没有必要充当世界局势的维护者,甚至没有理由融入国际大环境,而应该选择更加有利的发展方式。


只是,什么才是对中国更加有利的发展方式?


此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建立起更加有利的发展方式?


文廷贵没有轻易放过这两个问题,而且借此展开话题,在国家的发展方式上,与傅秀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辩论。


陆风烈进来的时候,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等文廷贵说完,陆风烈才走到傅秀波旁边,在元首耳边低语了一番。


傅秀波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点了点头,让陆风烈回到位置上。


“各位,我们已经在这些问题上讨论了好几个小时,不管大家的观点如何,总不能一直争辩下去吧。”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时间不早了,我安排了几样小菜。吃了晚饭,我们再接着讨论。”


这才什么时候,就要吃晚饭了?


只是,大家都没有吃午饭,肚皮饿了是事实。


秘书进来收拾会场的时候,傅秀波对黎平寇与黄瀚林吩咐了一番,让他们去招待其他领导人,然后叫上陆风烈去了书房。


见此情形,其他领导人都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然傅秀波不会突然休会。


只是,在元首府里,根本探听不到消息。


随便吃了点东西后,傅秀波让秘书去把黄峙博叫了过来。为了不被其他人看到,还特别叮嘱秘书,带黄峙博从后花园绕过来。


趁此机会,陆风烈也吃了点东西。


作为半退休的总参谋长,陆风烈很少在重要会议上发表观点。如果不是傅秀波挽留,他早在两年前就告老还乡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