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战局逆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战局逆转

  燃烧的海洋

技术兵器无法解决问题,联军只能在战术上下功夫。


空战结束不到半个时,联军司令部就对防空部署做出重大调整,将空优区域缩到北纬三十九度线以南,不再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把志愿军空军压在本土上空。随后,联军在三八线与东西朝鲜湾设立了五处预警机巡逻空域,将直接支援作战行动的预警机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并且在后方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处,设置了三处预警机巡逻待命区域,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至少三架预警机能够及时补充前线损失。


与空中的防空部署不一样,联军的地面防空部署更加激进。


除了继续增加与“爱国者”系统的数量之外,联军还把防空阵地的部署范围向前延伸五十公里,确保防空部队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直接掩护。因为美军本来就不太看重地面防空系统,也没有多少储备,所以增派的防空部队以韩军为主,为此还从大尔地区抽调了十多个防空营。


这些部署调整,不可逆转的改变了战场势态。


没有掌握制空权,联军的地面进攻无从谈起。虽然仍然有不少韩军将领坚持认为,即便没有空中支援,依靠韩军的装甲部队与机械化炮兵部队,仍然能够撕开人民军的防线,继续向北推进,赶在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之前占领整个朝鲜,在鸭绿江江畔与志愿军进行停战谈判,但是已经有很多理智的韩军将领认识到,联军已经错过了打到鸭绿江的最后机会,及时由进攻转为防御才是明智之举。


与韩军相比,美军更加相信,接下来的战斗将以防御为主。


九月五日夜间,阿伦上将就以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全体转为防御部署。


只是,部队要转变作战方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战术上讲,进攻与防御存在天壤之别,特别是在以装甲力量为主的地面战争中。


比如,在进攻中,装甲集群得靠前部署,机械化步兵与机械化炮兵伴随左右,把突击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力求以最快的度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起纵深突击后,由后面的预备队扩大突破口。在防御中,部署则完全相反,由步兵守卫战线,装甲集群放在战线后方的浅纵深处,充当机动预备队,机械化炮兵则摆在离战线二十到三十公里处,为防御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转变作战态势,就得全面调整部署。


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


以联军的调动指挥能力,特别是韩**队,联军至少需要五天才能从进攻态势转为防御部署。


在此期间,联军既缺乏进攻能力,又缺少足够坚固的防线。


对志愿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赐良机。


虽然黄峙博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的总体战术思想,连6风烈都不知道他打算怎么打,但是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在地面部队入朝之前,黄峙博不惜代价的在空中与海洋战场上起反击,就是为了给地面部队争取一个最为有利的契入点,或者说是动地面战争的最佳时机。


五天的防御空白,足够黄峙博大展拳脚了。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有黄峙博,还有联军总司令阿伦。


即便不考虑美军在转变态势时遇到的麻烦,也得考虑韩**队制造的麻烦。如果志愿军打算趁机动地面反击,那么理想突破口不会是美军守卫的防线,而是韩军的战线,特别是在朝鲜东北部地区。


要想堵住战线上的漏洞,绝对不能指望韩**队。


从战术上看,用美军替换韩军肯定不现实。除了时间上的问题,还得考虑美军在地面战争中承受的伤亡。此外,绝对不能忽视防御作战的最基本法则,即保持大纵深,把主力部队放在战线后面,而不是摆在防线上。


阿伦是6军上将,自然清楚该怎么打防御战。


按照他的部署,于次日到达元山的第二6战师没有北上替换第一6战师,而是在开赴咸兴之后,就地展开部署第二道防线,并且把装甲力量集中到一起,充当第一6战师的战役预备队。


西线战场上,阿伦也采用了类似的部署方式。


第三步兵师开赴战场的时间由九月十日提前到九月七日,在平壤驻防,负责守卫第二步兵师的补给线,并且抽调部分兵力,填补韩军第九装甲师防线上的漏洞,对整条防线起到支撑作用。第四步兵师的驻地由海州改为顺川,只是部署区域在第二步兵师后方,主要任务是守卫从顺川到元山的铁路线,填补东西两条战线中央的缺口。第七步兵师将在九月十日之前到达开城,充当西线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这番部署中,第四步兵师的角色最为关键。


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一次朝鲜战争中,联合**在推进到鸭绿江南岸后,仅仅三次战役就被志愿军赶回三八线,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联合**的战线拉得太开,东西两路进攻部队之间存在宽达一百多公里的防御缺口,让志愿军抓住了反击机会。如果不是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运力量,第一6战师很有可能在咸兴被志愿军全歼。


犯过一次错误,绝对不能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