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守无可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守无可守

  燃烧的海洋

事实上,从海湾的港口到叙利亚的前线战场,也就一千多公里。


在控制了曼德海峡之后,从埃及在红海的港口到西奈半岛前线,只有几百公里。


显然,战术运输机就能承担全部空运任务了,而战略运输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运送大型装备上。


正是如此,蒋博文对进攻战术做了调整,主要就是缩小了进攻规模。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以更加密集的空中进攻行动来瓦解敌人的防线,把战略级别的空中突击降低到战役与战术级别。


可以说,这也是一大创新。


与澳洲会战相比,蒋博文这次需要重视的只有一个问题:前线指挥。


提高空中攻击的频率,意味着指挥强度大幅度提高,必须以更高的效率指挥前线部队作战,才能充分发挥出空中突击的战术灵活性,也才能在复杂的战场上抓住机会,而不是被敌人围歼。


要知道,战术级别的空中突击,每一支突击部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按照蒋博文的部署,空中突击也以突击集群为主,每支突击部队的兵力在一千到两千人之间,每次突击行动的目的都非常有限,突击部队的作战行动得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以确保不超出部队的作战承受能力。


为此,蒋博文甚至亲自改编了六个巴军装甲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不上创新。


原因就是,空中突击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且作战方式也没有改变,即便是突击的目的也没有改变,都是以越过敌人的防线,直接攻占敌后军事目标为主,并且以此来包围与歼灭聚集在前沿防线上的敌人,迫使敌人在后方设立新的防线,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发动下一轮进攻。


事实上,这也正是空中突击的精髓,而且是无法防御的根本所在。


要知道,任何一支部队在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都不可能把兵力平均分摊到所要守卫的整个战场上,必须有重点,也就必然会出现防御空缺,从而给进攻一方留下破绽,最终被进攻一方击败。虽然通过扩大防御纵深,在后方保留足够的防御部队,能够抵抗空中突击,但是绝对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防御部队只能通过地面机动,而进攻部队则是空中机动,因此防御部队的战场机动能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进攻部队,也就不可能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当战线后方落入敌手之后,战线附近的防御部队就将遭到包围,也将因此丧失防御能力。


在整个大战中,西方同盟集团都没有找到应对空中突击的有效防御手段。


战后,马歇尔就承认,中国jūn_duì 首创的空中突击战术,是导致美军在地面战场上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当时,他为美军在地面战场上迅速战败总结了三个原因。一是中国陆军首先获得地面战平台,而美军晚了两年才开始列装地面战系统。二是中国陆军首先建立起了以空运为主的后勤保障与支援体系,而美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建立起来。最后就是中国陆军的空中突击进攻战术。


显然,这…实际上都与空中突击进攻战术有关。


在中东战场上,美以联军在次遇到了无法避开的难题。


当时,巴拉姆采用的是全线布防的防御战术,即不管后方还是前线,在所有重要军事据点都部署足够的防御兵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是对付空中突击战术最有效的手段。


可惜的是,要想让这种防御战术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拥有足够多的兵力。


要知道,守卫一条战线与守卫一块战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即便采用大纵深防御战术,守卫战线所需的兵力,也只有守卫战场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可以说,在当时的军事体制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组建起足够守卫一块战场的部队。


要知道,空中突击部队的进攻距离可以达到数千公里,几乎可以横跨一块大陆,而要在整块大陆上部署防御部队,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中东战场比较小,但是美以联军的兵力依然不足以守卫整个战场。


与大陆战场一样,当中国jūn_duì 发动进攻的时候,中东战场的结局就没有悬念了。


当时,连巴拉姆都极为悲观,认为以色列将在年底之前战败,最应该做的不是努力在战场上击败敌人,而是尽快想办法把以色列的一千多万犹太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不然这场战争将毁灭犹太民族。


这种悲观情绪,从上到下弥漫笼罩着整个以色列。


第二百二十九章守无可守


第二百二十九章守无可守,到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