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为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为进

  燃烧的海洋

俄罗斯能够证明自身价值的,就是在战略上配合美国。如此一来,伊朗战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由此可见,伊朗战场本来就是美俄利益的契合点。


如果俄罗斯放弃伊朗战场,就算美国不会放弃俄罗斯,也会降低俄罗斯的重要性,从而使俄罗斯遭受更惨重的失败。


不可否认,在政治上,俄罗斯总统是正确的。


只是,在军事上,俄罗斯的伊朗战略根本行不通。


以俄军的推进速度,即便中国不再向伊朗增兵,俄军也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有望占领伊朗。


当然,俄罗斯总统也不是白痴。


按照美俄的秘密协议,在俄罗斯占领德黑兰之后,美国就将出兵伊朗,以便让俄军抽调二十万部队去西伯利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伊军团放弃德黑兰肯定与此有关。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在二月十一日之前,军事情报局获得了相关情报,但是根据中伊军团的作战行动,特别是戚凯威做出的特殊部署,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便没有情报,戚凯威也做出了准确判断。


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应该知道,美国会在俄军占领德黑兰之后出兵伊朗。


事实上,在战后,牧浩洋就提到过,伊朗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放弃的战场,其主要价值就是牵制敌人的作战部队。显然,这个“敌人”不仅仅指俄罗斯,还包括美国,也就有理由相信,当时中国军方已经做出了准确判断。


当然,俄军攻占德黑兰,也替巴拉姆解了围。


要知道,巴拉姆发动“安曼会战”的主要目的是牵制中国jūn_duì ,即便他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这么认为。


随着俄军占领德黑兰,以军在安曼的进攻又毫无建树,巴拉姆至少可以宣称,以军已经成功实现了主要目的,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强攻安曼,可以在兵力损失还不足以威胁到战线安全的情况下结束进攻行动。


更重要的是,罗林森不能由此指责巴拉姆。


至少从局面上看,以军的进攻行动,确实牵制了中国jūn_duì ,使中国jūn_duì 不得不从德黑兰撤退。


至于更加长远的战略影响,对美国就没有那么有利了。


虽然马歇尔非常清楚,是中伊军团主动放弃了德黑兰,俄军才能在二月十一日攻占这座已经丧失了战略价值的城市,但是美俄有约在先,所以马歇尔不得不考虑向伊朗派遣四个美军师。


二月十五日,在总统的催促下,马歇尔下派了两个师前往伊朗战场。


这两个师先进入黑海,再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伊朗。


两天后,随着美军赶到,布鲁希洛夫开始从伊朗撤离主力部队,着手策划在西伯利亚发动战略反击。


问题是,美国承诺的另外两个师要到二月底才能到达。


结果就是,在二月二十日,戚凯威把之前派往伊朗的第一一三集团军抽调了出来,用来加强中东、特别是沙特西北的战略防线,巩固了中国jūn_duì 在约旦附近的防御力量,使得以军在“安曼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变得毫无价值,还使美以联军增加了数百公里的战线,降低了美以联军的兵力密度。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还得继续向中东增兵。


当时,戚凯威只在伊朗留下了一个集团军,而且明确要求中伊军团以防御为主,充分利用伊朗的有利地形阻击美俄联军。虽然到了三月初,美军兑现了承诺,把另外两个师派到伊朗,但是美俄联军的兵力优势,并不足以攻破中伊军团的防线,也就不可能实现打到波斯湾的战略目的。


可以说,这一系列变化对中国相对有利。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向中东与伊朗增派作战部队,用已有的兵力就能守住重新形成的战线。


相反,美国、以色列与俄罗斯则要动用更多的作战部队才能守住取得的战果。


到了这一步,中东与伊朗的局势再次稳定下来。


当然,地面战争并没因此结束。


随着伊朗的俄军主力部队得已解脱,布鲁希洛夫开始策划战略反击,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西伯利亚的中国jūn_duì 。


事实上,在此之前,布鲁希洛夫就在准备。


在他看来,西伯利亚战场将决定中俄战争的最终结局,也将决定俄罗斯的命运。只有在这里取胜,俄罗斯才有希望打赢这场战争。如果不能尽快取得胜利,那么俄罗斯很快就会失血而亡。


别忘了,西伯利亚地区出产的资源占到了俄罗斯资源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


事实上,如果西伯利亚在俄罗斯手中,俄罗斯就不会存在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倚重美国。


问题是,俄罗斯能在西伯利亚取胜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