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九十七章 战略分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七章 战略分歧

  燃烧的海洋

明显,戚凯威不会支持牧浩洋的提议。


他不断坚持,应该在半年之内结束亚洲方向上的大规模战斗,即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把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附近,争取在二零五三年的冬季到来之前翻越乌拉尔山,不然就得拖到二零五四年春季。


一月六日夜间,两人为此事在元面前争得不可开交。


此时,黄瀚林较为倾向于戚凯威,认为大陆战场间接关系到本土安全,有必要加快进攻度。


所幸的是,在牧浩洋竭力澄清情况之后,黄瀚林的态度有所转变。


这也仅仅是有所转变,并不表示黄瀚林不再支持戚凯威。


为此,牧浩洋提出,应该加强在南方战场上的投入,争取在年内动战略反击,而且地点就在西太平洋上。


也就是说,在二零五三年攻打马里亚纳群岛。


毫无疑问,戚凯威坚定反对这么做,但是却引起了黄瀚林的重视。


这个时候,牧浩洋的政治觉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黄瀚林之所有动心,主要就是政治因素。


打了两个多月,中国依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给了黄瀚林很大的压力。


虽然通过战争宣传、增加物资供给量等手段,国内民众的情绪与国内社会环境都比较稳定,但是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中国处于战略防御态势,掌握主动权的是美国,而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难以看到反败为胜的希望。即便这是必要的、也是客观的,可是在政治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如何让更多的人相信,胜利最终属于中国?


明显,仅仅在防御上击败敌人,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只有反击、而且是决定性的反击才能带来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瀚林支持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大打出手,就是想尽快获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牧浩洋非常了解黄瀚林,也就趁机提出了在西太平洋上动战略反击。


对黄瀚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太平洋才是主战场,中国要想完全击败美国,就得在太平洋上取胜,也就得先在西太平洋上动战略反击,为接下来的战略进攻奠定基础。


问题是,在西太平洋上动反击,必然会削弱大陆战场上的兵力投入。


更重要的是,海军依然没有掌握战略主动权,没有牢固的制海权,也就得在反击中大量动用战略空运力量。


戚凯威坚定反对,也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要知道,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产量就那么多,如果把重点放在西太平洋上,大陆战场上就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能够说,在这个时候,牧浩洋与戚凯威的矛盾已经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黄瀚林表态后,牧浩洋与戚凯威只能相互妥协,并且粗略订下了一个战略方案。海军将在三月底之前,联合陆战队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前提是海军必须在此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就得在三月的最后一天,向大陆战场增派四个集团军,协助陆军在六月底之前打通远东到西伯利亚的铁路线,争取在九月底,也就是俄罗斯的冬天到来之前把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附近。


为此,牧浩洋得在一月底之前拿出海军的作战计划。


明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因为在他原先制订的战略计划中,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应该在开战一年之后。准确的说,应该在其他战线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再在西太平洋上动战略反击。


可惜的是,即便三个月后,其他战线上的局面也不会稳定下来。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牧浩洋必须调整整体战争计划,把这个极为艰巨的战役行动提前半年展开。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不得不放弃前往特遣舰队的想法。


一月七日凌晨,牧浩洋给指挥特遣舰队的龚继飞少将了一封电报,让他尽量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尽可能的避免与美军舰队交战。如果有必要,能够退回孟加拉湾,以免遭到美军突然打击。


问题是,退缩就能避开潜在的要挟吗?


第九十七章战略分歧


第九十七章战略分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