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九十二章 突袭的回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二章 突袭的回报

  燃烧的海洋

原因很简单,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扼守着至关重要的三条铁路线。


战前,俄罗斯一共有三条横贯本土的战略铁路线,即西伯利亚铁路、新西伯利亚铁路与北方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别洛沃、新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安热罗苏真斯克,而北方铁路在安热罗苏真斯克东面的阿钦斯克汇入新西伯利亚铁路,从阿钦斯克通往托木斯克,即绕过安热罗苏真斯克的铁路线还没有修通。如此一来,只需要控制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能切段前往远东地区的所有铁路线。


在俄罗斯,这三条铁路线具有非常的战略价值。


要知道,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一万多公里,而俄罗斯本土的主要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因而没有能够取代铁路的运输手段。除此之外,这几年的气温比全球自然灾害之前降低了三度以上,经北冰洋的北方航线常年处于冰封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了本土的铁路,由没有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俄罗斯要想从欧洲地区向远东地区派遣作战部队,得先横跨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再横跨太平洋。这条运输线过三万公里,没有哪个国家负担得起。


当然,除了战略上的报答,还有战役上的严峻报答。


只需队在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站稳脚跟,俄军就得放弃伊朗、以至得放弃远东地区,集中所有兵力攻打这两处地点。不然的话,俄罗斯会在丢掉远东地区的同时,向队敞开后门。


结果如何,任何一名将军都想得出来。


要知道,队从这两处地方出,只需要向西推进一千二百公里,就到了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


在一个多世纪前,大军团推进一千多公里就不再是神话。


现在,以队的突击能力,以及已经初露峥嵘的战略空运能力,推进一千二百公里更不是难事。


现实上,在七年前的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队在印度半岛上的推进距离就接近两千公里,而且只花了三个月。就算俄军实力比当年的印军强大得多,能守住半年就算得上奇观了。


只需队翻过了乌拉尔山,俄罗斯就没有能够防御的有利地形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不但俄罗斯当局十分悲观,连美国当局也很悲观,卢卡斯以至认为俄罗斯坚持不了一年。


所幸的是,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


受政治因素限制,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理想。


比如,哈萨克斯坦还是中立国家,就算已是独联体成员,但是没有参战,所以黄瀚林坚定不让戚凯威出兵哈萨克斯坦。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是两块孤立的战场。


这两块战场即便结合到了一起,也是一块更大的孤立的战场,没有与后方的交通线,所有补给都得依靠空运。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还不是很强大,至少没有强大到能够单独支撑一个方向上的战略进攻行动。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两个集团军的作战补给就已经达到了空运的极限能力。


也就是说,戚凯威不可能以此向西动进攻。


更严峻的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中国不可能在阿尔泰山脉里开辟出一条能够支援前线部队作战的交通线。


这样一来,戚凯威还是得把重点放在远东地区。


虽然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戚凯威不需要进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只需要在远东地区控制一条铁路线,而最理想的选择是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然后向北推进到斯沃博得内与谢列姆金斯克,就能沿着铁路线向西进军,从而避开了俄军重点把守的主要区域。但是,这也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进攻线路,因为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到安热罗苏真斯克有足足三千多公里,中途有十多座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还要跨过贝加尔湖。


这些客观因素,间接影响到了大陆战争的展方向。


在外交取得突破之前,戚凯威只能把重点放在远东,暂时放下进军乌拉尔山、扫荡俄罗斯欧洲地区的企图。


当然,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要知道,大战才迸两个多月,中国的动员工作还没完成,连第一阶段动员工作都还在进行之中,中国陆军能够作战的部队也就只有几十万,大批预备部队正在集训,根本没有能力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如果说伊朗是俄罗斯的泥潭,那么处理不当的话,俄罗斯就是中国的泥潭,前期的战略报答就将变成战略累赘。


必须承认,当时戚凯威有点头脑热,终究如此严峻的胜利,能让任何人高兴得得到理智。所幸的是,牧浩洋还没有得到理智,而且他有能力说服黄瀚林,也就有能力约束戚凯威。


第九十二章突袭的报答


第九十二章突袭的报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