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章 极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极限

  燃烧的海洋

“你可别说,在认识你之前,我很少喝咖啡。”


“这么说,还是我的错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老李,大清早的跑过来,不会为了喝杯咖啡?少字”


“当然不是为了喝咖啡。”李明阳从随身照顾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文件,丢到了牧浩洋面前。“这是我们对去年搜集到的情报做出的总结分析演讲,我觉得你应该看看,所以就赶了过来。”


牧浩洋拿起一看,是对美国国内情况的分析演讲。


虽然这与军事情报没有间接关系,但是关系到了美国的军备水平,所以不断由军事情报局负责。


“有必要为此特地跑一趟吗?”。牧浩洋有点奇怪,因为这样的演讲,每年都有,而李明阳以前并没有为此特地来找过他。


“你先看,等下我再细致注释。”


牧浩洋没再多问,因为李明阳不是那种没有目的就做某件事情的人。


这份演讲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而不是军事上。


按照里面给出的总结性结论,美国在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财年度的实际军费开支已经接近联邦总开支的百分之五十。因为还有数千亿美元的秘密开支,而这些大多会用到与军事有关的项目上,所以军费开支总额肯定在联邦总开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此基础上,李明阳按照美国在过去十年间军费增长幅度的平均值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新的财年度,美**费实际开支将达到联邦总开支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在二零五三到二零五四财年度,肯定会突破百分之六十。


这个结论正是李明阳要说明的问题。


早在二零三八年,牧浩洋担任副总参谋长的时候,就对中美军备竞赛做了预测,认为军费开支达到中央财政开支百分之六十就是上限,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谁先达到这个水准谁就会挑起战争。


当然,这不是毫无根据的论断。


现实上,做出这个判断的不是牧浩洋,而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给出这一论断的理由非常简单:当军费开支占到中央财政百分之六十时,中央政府就得宣布破产。


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谁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准确的说,谁能在军备展不遭到严峻影响的情况下,愈加有效的利用军费,尽可能晚的达到临界点。


现实上,在二零三八年之后,中美军备预算就是参照这个标准制订的。


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偏差。


当时,中美双方都认为,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达到临界点,但是现在看来,在二零五三年的时候,美国就有可能达到临界点。原因很简单,受各种因素影响,美国的军费利用效率不断不如中国。


当然,除了利用效率,还有社会承受能力的问题。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牧浩洋就委托国内的经济学家,对中美两国承受军备竞赛的能力做了评估。


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军备竞赛对中国有利。


原因很简单:中国在社会经济体系、民众忍耐能力、区域经济体等三个主要方面的承受能力都过了美国。


说得简单一些,百分之六十不是中国的极限。


按照经济学家给出的结论,中国的实际承受能力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间,当然得有前提条件,即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性经济体的展度不断保持下去,才能对外转嫁经济压力。


这个结论,间接影响了随后几年的国防政策。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中国的国防开支不断略微高于美国。因为人民币的实际购买能力高于美元,所以费开支实际上比美国高得多,也才能在军备竞赛中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从现实意义来看,这等于中国在向美国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逐年提高军费开支,弥补前一年度产生的差距。


对美国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事。


作为政策的主导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在二零五五年前后,中美军备竞赛就将迎来分水岭,到时候要么是美国经济轰然倒塌,要么是美国主动引第三次世界大战。


也就是说,牧浩洋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当然,李明阳在这个时候赶来,提交给牧浩洋的评估演讲中,不会仅仅只有总结性的结论。李明阳的目的是警告牧浩洋,战争随时有可能迸,因而他就得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引起牧浩洋的重视。


第一章极限


第一章极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