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175章 驸马阵前骂三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75章 驸马阵前骂三桂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几轮下来,对面缺乏主力大佬,团战不敌,被一波推了老家......


在文明社会中,这是不文明现象,但放在古代却也是一种心理战术,该职业喷子就是一员“名将”。


被名将徐明武喷完之后,吴三桂的噩运只是开始,得了“中风噎嗝”之症后,回营后又添了“下痢”病症。


“下痢”之症,也就是频繁拉稀,鬼知道他怎么就被骂得窜稀了......


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前线医疗条件极差,不能久拖。


吴三桂刚当皇帝没多久,非常怕死,于是急急返回东都城,将战事由侄儿吴应期主持、王辅臣为副,二将共御远东军。


为安全起见,他又派出大将夏国相率十万大军,阻击威慑英法殖民军,太子吴应熊监军。


吴三桂如此安排,或许是担心太子吴应熊趁机掌权,又怕夏国相拥兵自重......


果如徐明武想象的那样,周军没了吴三桂,就是一群铁废!


连周军中的“活吕布”战神王辅臣,在朱大能的骑兵师冲击下,抱头鼠窜。


到了天武三十一年九月,远东军陆续攻克了周军久据的“武昌”、“长沙”、“泉州”一带,吴三桂大军全线崩溃,远东军乘胜北进,兵锋直指东都城。


(洪承畴等人为了怀旧,东国的地名,大多用的是大明的地名,吴周政权沿用了。)


十月,吴应期及王辅臣率部退至辰龙关,死守入京通道。


辰龙关径狭箐密,仅容一骑,吴应期率大军跨隘口立五营,堙塞路径,凭险固守。


吴三桂似乎忘了,关隘虽险,但人心更为险恶。


吴应期是吴三桂的侄子,因为血缘关系成了吴周大军的主将,吴三桂赋予他全权调动兵马,王辅臣之前和吴应期有过节,正副关系一开始就很不友好,处处掣肘。


王辅臣此人,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这厮打仗也很猛。


吴三桂亲征初期,便是王辅臣打头阵,击溃了朱大能所部远东军,因而得了个“活吕布”的名号。


提起这人的出身和经历,那就有故事了,简直就是乱世的漏网之鱼!


王辅臣本是大明一官宦人家仆佣的孩子,时值天下大乱,他随姐夫参加流寇造反,因一夜输掉姐夫的六百两银子,姐夫打算弄死他,结果王辅臣反杀姐夫逃亡。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直捣北京时,王辅臣也在其中。


转瞬间,在南京登基的朱皇帝率军北伐,大顺军一溃千里,丞相牛金星拉走一支队伍连夜绕道蒙古投靠多尔衮,王辅臣亦随之降清。


王辅臣生性好赌,时常从军饷中榨取赌资,然到了此时,他榨不到东西了。


吴周大军已经三个月没发军饷了,吴三桂为防前线兵变好不容易凑了一些,从东都城发来两船金子,补发积欠的军饷。


每名军士该得五两白银,折金子才四分几厘,买酒买肉都不够用。


军粮方面,吴三桂在亲征之时就已在辰龙关准备了三年的军粮,以防万一,并下令这些粮食平时不能吃。


但吴三桂一走,其侄吴应期就打起了这些军粮的主意,私自将军粮卖掉换钱,导致远东军兵临辰龙关时,周军开始出现缺粮的情况。


王辅臣差文武官下乡买粮,可周围只有零散的土著部落,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里有富足的粮食。


周军只能买到三五十石粮食,没有买过上百石的,平均每名军士分谷物二斗,根本不够吃。


周军的情况被远东军侦探,徐明武得知后下令暂缓进攻,又开始打宣传战了。


每天下午,正当周军犯饿的时候,远东军的空中编队便缓缓升空,不断往周军营地投放传单,重炮旅也打出宣传弹。


每日皆是如此,宣传单如雪花般的落入周军大营,扫都扫不完。


周军粮饷不足,让征来的印第安苏族士兵们大为不满,甚至怨恨。


营中开始流传着一句话:“现在投降还有待遇,若是远东大兵一到,就再也走不掉了!”


在天地会暗桩的鼓动下,周军大营每天夜里有几十人、上百人的逃跑。


如此情况,引起了王辅臣的高度重视,于是决定放弃前嫌,请吴应期喝酒好好谈谈,让他别贪了,出点钱把之前卖掉的军粮买回来,不然下面人跑光了大家都完犊子。


吴应期本就是个贪财的守财奴,听了王辅臣的建议后,立马翻脸,指着桌上一碗带着苍蝇的饭菜对王辅臣道:“你把这碗饭吃下去,我可以考虑一下。”


王辅臣好胜,冷然一笑道:“我连死人都吃过,还怕这区区苍蝇?就是亲贵的脑髓我也敢吃!”


说完,他真就把这碗饭给干了!还咀嚼得有模有样的。


此事让吴应期很没面子。


事后几日,王辅臣左等右等,始终没等到吴应期承诺的军粮,于是派人去询问。


哪知吴应期理都不理,还把王辅臣派去去问话的副将给打了一顿。


王辅臣本就不是个好脾气,吴应期欺人太甚,直接激怒了他。


天武三十一年十二月,因为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王辅臣怨气冲天,亲自鼓噪上阵,领兵冲击吴应期军营,仓促中吴应期咽喉中箭身亡。


主将吴应期死后,其部为王辅臣所并,王辅臣旋派使持书往见徐明武,表示愿随反周。


得到徐明武首肯后,王辅臣带领周军各级军官三百余人,兵士七万向远东军投降。


徐明武第一时间整合了投降周军,放走了老弱病残及不愿意从军者,只留下了青壮,继续交由王辅臣统帅,命其引兵北返,充当远东军前锋。


徐明武之所以频繁招降敌军,连王辅臣这种墙头草都收在账下,无论汉奸还是什么人,只要能招降一律招降。


一来是避免远东军伤亡过大,以便随时应对英法殖民军乱入。


二是他想继续壮大远东军,提高北征灭周的成功率。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月之前,徐明武收到了大明国内吏部的公文,朝廷要推行任期制,让他后年回京述职。


在他看来,岳父大人强推所谓的任期制,无非是为了制衡总督权力过大!


像他这种海外总督,在一个地方干了七八年,还没有回京过一次,朝廷再不收着点,就管不住了。


所谓两年后回京述职,正好是三届九年期满之时。


听说朝国公李少游、驸马夏完淳等长居海外的大都护、总督级大员,也被要求两年后回京述职。


徐明武已经有了预感,他在远东呆不久了。


因此,他必须要努力培养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保证在朝廷有足够的话语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