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讨逆 > 第950章 沧海一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0章 沧海一粟

  讨逆

杨玄说道:“这便是调控的一种。”


宋震眼前一亮,“这便是上层调控?”


“对。”


杨玄继续说道:“作为节度使府,要做的是高屋建瓴的调控,而不是与商人们锱铢必争。”


宋震拿起毛笔,弄了一叠空白纸,抬头,“可有例子?”


杨玄说道:“比如说粮食丰收,多的超出了北疆,以及现实需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宋震记录,刘擎看了他一眼,撇撇嘴,心道:这个用得着记?


“在这等情况下,我们就要审时度势,先分析中长期粮食的需求和供给关系。若是确定供大于求只是短期行为,那么,节度使府就该托起粮价,敞开收购。至于收来的粮食,储存,转卖,或是酿酒都行。”


“若是长期将会供大于求呢?”宋震用毛笔蘸了墨汁,问道。


怎么像是学生呢?


杨玄干咳一声,“两个法子,其一,去琢磨当下市面短缺的农作物,分析后,引导农户改种,并做好售卖的引导……”


“竟然是这样?”刘擎拿起毛笔。


一个官员急匆匆的来寻刘擎。


“司马可在?”他在大堂外的台阶下问道。


值守的小吏轻声道:“司马有事。”


“那别驾呢?”官员看着有些急。


“也有事。”小吏说道,见官员着急,就问道:“可是有紧急公务?”


官员点头,“是啊!”


“我看看。”


小吏走上台阶,看了里面一眼,回头,就见官员竟然紧紧跟在自己的身后,目不转睛的看着大堂内。


“……什么财富有定数,那说的是个人的命运。一个团体,一个地域的财富如何会有定数?这纯属胡说八道!”


杨玄负手站着,微微蹙眉。


宋别驾手握毛笔,抬头道:“长安不少学问大家都是如此说。”


“他们从何得知?”杨玄问道。


“先贤所言。”


“先贤可知晓当今的局面?”


“自然是不知。”


“时移世易,什么事都去向故纸堆中索求,那不是坏,而是蠢。”


杨玄毫不客气的讥讽着那些蠢货,“财富来自于人的创造,工坊,商业,农业,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我北疆,十年前的粮食年产,可有如今高?”


宋震摇头,恍然大悟,“十年前也没那么多铁器,牛马羊。”


“原来如此!”刘擎奋笔疾书。


经济是节度使府政事的重中之重,杨玄老早就想给几个主要助手谈谈这个事儿,今日倒是个契机。


“前面我所说的,节度使府对经济的管控必须是精准的,必须是经过多番调研,再三确证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懂经济,必须要懂的经济规律。


这一点,不只是你二人要学,其他人也得学。我不希望看到上位者一拍脑袋就做出决定,损失惨重后又做了缩头乌龟。”


“是!”


杨玄说道:“要想学懂经济,首先要弄清楚发展经济的目的,弄错了目的,便会南辕北辙。”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富民,是富国强军。这是顺序,弄错了顺序,就会本末倒置,做出的决策湖涂透顶。”


“先富民?”宋震问道:“不该是先强军吗?”


“当下的大唐和北疆,可有强大的令人不安的大敌?”


宋震摇头。


“那么,当下发展经济的第一目的便是富民。唯有民富了,经济才能全面发展。


我举个例子,去岁丰收,那些开荒的农人免税三年,多少人眼红,进言说该收税,我罢黜了两个官员,这才压住了这股子风潮。


再看看今年,去岁农人丰收不收税的好处就来了,商业蓬勃发展,工坊越做越大,酒肆,布庄,畜牧,乃至于小摊小贩,各行各业都受益于此。随即各级官府收取的赋税大规模增长……”


杨玄指指虚空,“这是什么?这是小河有水大河满。这是先把馒头做大,再去分润。什么是经济?这便是经济。”


“经济不是竭泽而渔,经济是一门学问,圣贤书中没有答桉。”


“那么,要想寻求答桉该去何处?”宋震问道。


“去民间,去工坊,去田间地头,去市场。去和百姓交谈,去和工匠交谈,去和农人,去和商人交谈……去弯腰,才能学到真本领。那等坐在值房中,靠着所谓的圣贤书和臆想来做决策的,都是蠢货!”


说完,杨玄觉得今日也该结束了。


口有些干,可水呢?


这些小吏越发不像话了。


回头得重新立规矩!


杨玄回身,蹙眉准备呵斥。


却见门外围满了人。


小吏,官员……人人左手拿着纸,右手执笔,都在奋笔疾书。


……


杨玄没想到自己一堂课把整个节度使府都搅动了。


回到值房,赫连燕来请见。


“郎君,我虽不懂,可听着那些话却觉着字字千金。这等学问不该传之于外。可要封口?”


“威胁?”


“是!谁敢外泄郎君今日一句话,全家流放!”


“无需杀气腾腾。”


“郎君没看到,节度使府中的那位主事潘荣,先前逢人就说国公睿智。”


潘荣是节度使府主事,当初科举曾高中前列,可这人太顺了就得瑟,得罪上官和同僚,后来被排挤到了北疆。


这人到了北疆,满肚子牢骚,觉着自己大才槃槃,却不得重用。言语间,连刘擎和宋震都不放在眼里。


“无需管。”


“那些学问流传出去……”


“我就随口一说。”


赫连燕:“……”


“郎君。”


林飞豹进来,“南边来信了。”


杨略?


杨玄心中一紧,接着一喜。


“我回家一趟。”


杨玄起身出去。


到了前面,就见潘荣和几个同僚说话。


“……长安那些蠢货谈及经济,必然是先贤曾说,自家却毫无主见。纸上谈兵犀利,做事却一塌湖涂。今日国公一番话若是传到长安去,定然能让那群蠢货目瞪口呆。”


有人说道:“潘主事,你以往可是谁都看不起。”


瘦削的潘荣干咳一声,“别人我是看不起,可国公,那是潘某所敬仰的。”


赫连燕站在后面,赫连荣悄然而来,“国公那番话,传出去便是千金不易的治国良方。可要禁言?”


“国公不许。”赫连燕摇头。


“为何?”赫连荣不解,“无论是宁兴还是长安,定然会做出封口的决定。”


赫连燕看着那个孤傲的潘主事,“郎君说,那番话,只是他随口一说。”


“随口一说?”赫连荣的脸颊颤抖了一下。


“对,你可知这话的蕴意?”


“那番关于经济的话,只是国公满腹学识中的一隅。”


赫连燕摇头。


“不,是沧海一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