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三十七章 殿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七章 殿试

  闯王李自成新传

田玉珠送走父亲后,回到了自己的寝宫,李杰正由两个宫女带着游玩,见到田玉珠回来,连忙挣脱宫女的手,跑到田玉珠的身边,仰着头问道:“娘,外公来了么,我要见外公。”


李杰此时虚岁已是五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他继承了母亲的优点,长得粉雕玉琢,聪明伶利,深受宫中各人的喜爱,只是有时太过顽皮,对田玉珠布置的各种功课想方设法躲藏,田玉珠多次想要管教,皇帝却经常容忍李杰的偷奸躲懒,让田玉珠常常只能半途而废。


田广以前入宫都会带一些小玩艺儿给李杰,因此李杰和田广很是亲近,田玉珠连忙取出刚才田广送进来的几件小物品交给李杰:“杰儿,外公已经回去了,这是外公给你的。”


这次宣田广入宫仍是为了告诫,田玉珠自然不会让儿子现在听到这些东西,而田广心疼自己的黄金损失,也无心在皇宫中久留,入宫后罕见的连自己的外孙也不见。


李杰得到新玩具,顿时把与外公的见面抛到了脑后,兴致勃勃的玩了起来,望着儿子高兴的样子,田玉珠放下心来,她刚才与田广的谈话多半是吓唬性质,她和皇帝共过患难,李杰又是长子,田家即使跋扈一点,皇帝看着她的面子上多半也不会在意,只是她将全副心思放在儿子身上,哪怕有一点增加儿子成为太子地机会也不会放过。这才让田广主动献出黄金。


田广回到家中,思前想后,心中也不免有几分担心。只是到手的黄金要白白送出去,宛如割他的肉,想起运黄金地车辆还在路上。给自己找到借口。就是要献给朝庭也得等黄金到了再献。此事就此拖了下来。


朝会上只有李淮庸、陈宇两人出来要求将黄金收归朝庭,并不是说其他大臣没有意见,朝会结束后,又有许多大臣单独求见皇帝,试图改变皇帝的心意,李鸿基听到提起黄金之事。马上顾左右而言他,众臣只得一一败退。


对于皇帝来说,现在的西伯利亚朝庭根本没有打算直接伸手,如果没有暴利。谁又会拿生命危险去征服西伯利亚,皇帝看中地不是黄金,而是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地资源黄金只是微不足道地一部分,朝庭虽然给了各个开拓团十年的无偿开发期,但十年之内,开拓团所得毕竟有限,十年之后,开拓团据点之内的土地九成归朝庭所有,据点之外更是全部归属于朝庭,朝庭又何必和开拓团争夺区区黄金的所有权。


接下来的几天,朝庭里风平浪静,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心意,不再提起黄金之事,而是开始为下面来地殿试作准备。


终于到了殿试的日子,这次会试录用的二百二十一名士子都会齐聚太和殿,开始接受皇帝的亲自监考,文武百官也知道今天日子地重要,在朝会上根本没有淡及什么内容,就草草结束了朝会,宣各位士子入场。


走进这庄严肃穆的朝堂重地,这些新进的士子都战战兢兢起来,黄宗羲和周延祚两人也夹在其中,从宫门到达太和殿,一路上都有皇家侍卫把守,各个士子只能低头行路,连向左右张望都不敢


进了太和殿,由会试的前三名士子走在最前面,几位内监引导着排好队列向皇帝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鸿基看着大殿上跪伏着的二百多名士子,心中也微有激荡之意,这些人年龄最大的不过三十五岁,最小的才十八岁,都受过最新式的教育,正是一腔热血之时,有了这些人补充到下面的各个州县,朝庭的政策推行便又多一份助力。


“诸位平身,虽然各位还没有官职在身,但朕已当你们是臣子,今天是最后一道考试,通过这次考试,诸位就有可能奔向各地,为官一任,希望你们都能做到造福一方。”


“谢万岁!”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张文熙是此次会试的第二名,听到皇帝的声音只觉得好生耳熟,心中暗暗奇怪,这个声音一定什么时候听过,只是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声音。


他可没有胆量抬头打量皇帝,只是暗暗责怪自己胡思乱想,以前哪有机会能见到皇帝。


“朕希望今天各位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赵爱卿,没有其他事,那就开考吧。”


“是。”礼部尚书赵良极站了出来,一挥手,后面跟着十来人,手上捧着大堆试卷向外走去。


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开宝八年,宋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的进士分为五甲,明朝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宋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因为录用的人数较少,通常只有二三十人,都是由皇帝亲自面试,随着录用的人员人数增多,皇帝不可能有精力再一一面试,殿试也就改成了皇帝监考,士子现场答卷的模试。


宋朝是科举考试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朝代,不过就状元的产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非常有戏剧性,多以最先交卷者为状元。这种方式有意无意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沿用了三十年,共产生了二十二位状元。


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固然是人才气地一种体现。但仅以此确定名次高下,终究有失偏颇。再说,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状元。而一当了状元,不仅名气大、入仕高,而且以后升官也比别人快得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