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官途:第一秘书传奇 > 0858(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0858(一)

  官途:第一秘书传奇

事不宜迟,陆一伟前往平康市。


平康市是西江省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有文字记载以来,汉称周康,唐称平安郡,清称平康府,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平康地区,后撤地建市改为平康市。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多以武将为主。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必为兵家必争之地。地上的文物古迹大多被损毁,但地底下挖出来的宝物数不胜数。


据相关专家考证,之所以该市地下文物其多,是因为当初在此打仗的士兵战死于此,身上携带的贵重物品也就留在了平康市。其中不乏胡人等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珍奇异宝,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名噪一时。


然而,除了文物以外,似乎并没有发展所长。资源贫瘠,交通闭塞,人口稀少,地势高寒,是西江省最落后的地市,没有之一。


陆一伟因公出差来过一次,但没有久留,来不及欣赏这座古老城市的容貌。而这次来,同样没有心思欣赏,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进入平康市,陆一伟丝毫不费力就找到了平康市历史文化产业园。硕大的巨幅宣传图悬挂在醒目位置,上面写着:“打造西北地区最具特sè的历史文化名城”。


所谓产业园,是个很时髦的产物。不知从何时起,各类产业园纷纷在各地上马,而且大有壮大发展之势。说白了,就是拿出一块地,把各类企业圈起来持续生产,和把圈养到jī笼里产蛋是一个道理。比较时髦的有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文化园、科技园等等,万变不离其宗。可是,真的有用吗?


据相关资料统计,西江省基本上每个县都在圈地建设所谓的产业园区,其中,开发区最为泛滥。不管底子厚与薄,有没有企业,先把圈地把开发区建起来再说,好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政绩,至于企业是否入驻再另说。


有的地方建起开发区,压根就没有企业来,怎么办?难不倒决策者。把全县所有与企业沾边的“企业”都赶到开发区凑数,就连豆腐坊、铁皮匠、木匠甚至剃头匠都有幸成为开发区的“一员”,是在招商引资吗?


文化园区又是干什么的?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将出版、体育、文娱、教育、科研等一些企业集中起来抱团发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而,一个落后的地区建什么文化园区,实在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冠名文化显得这座城市多了些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陆一伟无暇顾及这些,进了偌大的产业园区,所有的项目都在停工,一部分厂房已经建设起来,不过刚刚下过一场雪显得格外萧条和寥寂。


院子里没有一个人,陆一伟不知该从何问起,更不知该问谁。心里愈发焦急,却愈发找不到头绪。


他看到门口的小房子上空冒着青烟,应该有人,决定上前问一问。


陆一伟撩起门帘走了进去,看到一位老伯正坐在火炉前闭着眼睛听着收音机。听到有人进来了,慢悠悠睁开眼睛,然后又缓缓闭上。道:“你是干嘛的?”


陆一伟掏出烟递上去,陪着笑脸道:“老伯,我想了解下咱这产业园区的情况。”


“你是记者?”老伯依然闭着眼睛道。


“不不不,我不是记者。”陆一伟连忙道:“不瞒你说,我是个商人。”


老伯睁开眼瞥了一眼道:“看你也不像商人,你说你是记者也无妨,早就该把这里好好报道一下。”


听到老伯话里有话,坐下来道:“老伯,这里怎么了?”


老伯轻蔑地哼笑一声道:“怎么了?你也看到了,工程建了一半开发商跑路了,留下这残垣断壁,再无人问津。市里的领导前两年往这里跑得可勤快了,基本上天天带着媒体对着镜头胡天海吹,说要怎么的怎么的,现在呢,连个人影都逮不着了,谁都不愿意来。唉,真是作孽啊。”


“能详细讲讲吗?”陆一伟好奇地道。


老伯点燃后问道:“你到底是不是记者?”


陆一伟不知该如何回答,含含糊糊点头摇头。


老伯道:“记者同志,我真心希望你把这里曝光一下。当年,省里专门拨了500万元支持我们平康市建设文化园区。市里举全市之力,先后投入多达五六千万,然而,这钱就这样打水漂了。真的吗?实则不然。其实很大一部分钱都进入某些领导的腰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