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 335【扬州不再有十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335【扬州不再有十日】

  朕

明代的南京城非常大,外城墙把整个紫金山都框进去。观音门、麒麟门、上坊门……这些都是外城的城门,在后世只留下一个地名。


如果以外城墙而论,南京城内有大片农田和山地。


那么,该不该保留这些城内耕地,该不该把耕地分给附近的农民。或者说,这些被外城囊括进来的百姓,究竟算城市居民还是农民?


在各地抗洪救灾期间,南京的上元知县和江宁知县,带着诸多疑惑前来找到赵瀚。


赵瀚召集都督府官员反复商讨,决定先按农民来算,该分田的依旧分田——事实上已经分出去了。


等到城市人口继续扩增,必然要逐渐侵占土地。到时候,再把土地上的人口,迁徙到北方去分田便是,愿意留下来的直接转为市民。


“城内还有一些游民,缺乏稳定的营生,”赵瀚吩咐说,“贴告示招募一千人做工,愿者自来,付给工钱,先把南京皇城的废墟清理出来。等洪水退去,再招募工匠和杂工,慢慢修复南京皇城。”


两位知县,自领命离开。


庞春来问道:“都督打算定都南京?”


“确有此意,让北京先缓缓吧。”赵瀚叹息道。


北京人口,也是有上百万。


在明代中期,周边植被早就被砍光了。弘治、正德朝之时,居民的生活用柴,全都得依靠西山煤炭,皇帝整天被挖祖坟(皇陵龙脉),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那边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每年要刮好几次沙尘bào。


漕运更不用说了,浪费人力物力。


别扯什么漕粮走海路,朱元璋最初也用海船运兵粮,朱棣也用海船从朝鲜运马。遭遇几次海难,整个船队倾覆,之后再也不提这种事情。


赵瀚自己或许能坚持海运,但谁知子孙后代是什么玩意儿?被利益相关的大臣一忽悠,估计又要走大运河。


朱棣定都北京,是为了对付蒙古。


随着枪炮不断发展,今后可能还会建铁路,蒙古草原已经不构成太大威胁。那还去北京吃沙尘bào干嘛?


留两百年时间,给北京周边恢复生态,让那里的百姓日子过好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北京经过战乱饥荒之后,人口恐怕剩不下多少。赵瀚如果定都北京,又得跟朱棣一样,qiáng行迁徙富户和百姓充实北京城。


瞎折腾!


“定都南京也好,”李邦华仔细思索后说,“不过得远征草原,在河套牢牢扎根。”


除了河套,还有松辽盆地,这两块区域都可以种田,在明代就已经属于半耕半牧状态。只要掌控这两个地方,草原和东北都不在话下,只不过在铁路出现以前,粮食运进去成本较高,至少得苦心经营三十年才能安稳。


赵瀚反复看着地图:“洪水拦着不让过江,咱们出兵江淮,至少得六月份。到那个时候,张献忠可能已经打下郧阳。我军北上江淮,李自成北上山西,张献忠没有别的选择,估计要去西进四川。据闻,四川遍地起义,张献忠多半很好打进去。”


“八贼还算不错,这一年来,一直在湖北推行善政,让他拿下四川也不是件坏事。”李邦华说道。


张献忠不再跑去染指桐城,首席军师就不会是汪兆龄,也就没人忽悠张献忠在四川滥杀了。


如今,张献忠自封“定国大将军”,其军师排名依次为:廖志芳、徐以显、潘独鳌。


特别是廖志芳和徐以显,一个随身携带《大同集》,一个常年自诩诸葛亮,他们都在劝谏张献忠施行善政。


于是张献忠开始搞朱元璋那套,将大量没有战斗力的士兵,全部扔去搞“军屯”。又到处招揽流民,在各地进行“民屯”。同时开始训练士卒,约束部队军纪,虽然军纪还是很烂,但已经比大明官兵好得多。


这些政策,在混乱的北方,已经算是善政。


军屯和民屯的百姓,虽然地位近似于农奴,但他们依旧把张献忠奉为活菩萨。


真的,少杀几个人,让百姓能安稳种地,在北方就已称得上善政!


相比起来,李自成就差得多。


这不是李自成的个人原因,而是河南连年大旱,就算搞屯田也种不出什么粮食。李自成还跑去打山西,山西的旱灾更严重。他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只能一路抢粮抢钱,然后带兵直取北京!


六月初,南方洪水退却,数百万人受灾。


赵瀚暂停北伐计划,决定秋收之后再说,拿出粮食去各地赈灾,并且督促地方官进行灾后重建。


也并非完全不打,费如鹤带着东院军,从镇江横渡长江前往扬州。


扬州知府叫韩文镜,陕西人。


由于南方陷落,崇祯大量任用北方进士,西南进士也纷纷冒头。


看着赵瀚的水师驶来,韩文镜大惊失sè,连忙下令死守城池,又吩咐同知、通判、知县准备守城之物。


“快点开门!”


费如鹤站在船头,派一个大嗓门前去叫城。


“杀!”


城内喊杀声一片,守军已然自己打起来。


扬州三大商帮,赣商和徽商都暗中通贼,只有西商坚决站在大明那边。


这种情况,韩文镜是知道的。


因此,他bī迫赣商、徽商出银子,甚至进行敲诈勒索,弄到银子之后募兵训练。他任命的军官,全都是大地主和世袭武将,这些人不可能投靠赵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