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六十五章 离线国王制之我在大明当琉球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六十五章 离线国王制之我在大明当琉球王

  朕就是亡国之君

康成志不是个蠢货。


确切的说,从康成志来到京师,却被送入了天津卫的四夷馆,而罗马使者却留在了京师。


这显然代表了大明的皇帝,对罗马更加重视。


“尊敬的陛下和我王,一定会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必将无话不谈。”康成志俯首,退到了一旁。


在大明的眼中,奥斯曼是个蛮族,这是毫无疑问的,康成志对此,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


所以,他并没有逼迫皇帝表态,更没有逼迫大明皇帝选边站,而是释放了善意。


无论是罗马的君士坦丁,还是奥斯曼的法提赫,都不认为君士坦丁堡还有守住的可能。


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已经是大势所趋,只要在君士坦丁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大明之后,罗马彻底灭亡。


萝马代替罗马,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


他略微有些可惜,罗马有公主佐伊,但是法提赫却没有姐妹可以送到大明来,嫁给大明皇帝。


因为法提赫把他的兄弟姐妹,用丝质的弓弦绞死了,这种做法致人死地但不会流血,避免皇室尊贵的血液流洒在地上。


甚至还有包括怀有身孕的王妃。


这太可惜了,法提赫没想到大明远征军会西征,更没想到会那么强。


康成志曾经激烈的反对法提赫的这个做法,但是,法提赫并不在意。


现在,只有君士坦丁堡还有一个他未能杀死的堂兄奥尔罕。


这种继承如此的激烈,登不上王位就要死,会加剧王位争夺的血腥程度,康成志和法提赫多次进行了争辩,随后他就被流放到大明做使者了。


但是大明的皇帝,不也是杀了他的兄弟稽戾王朱祁镇吗?


法提赫更换了耶尼切里军团的主要军官,恩赏他的近卫军团,保障了近卫军的忠诚。


法提赫除掉了外戚军团,也就是奥斯曼王国之中塞尔维亚势力。


这和大明皇帝的做法几乎如出一辙。


所以,康成志确信,大明的皇帝和他的苏丹法提赫,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是康成志对大明朝不了解,所以才有这样奇怪的观感。


朱祁钰杀死了朱祁镇,但是稽王府还在,朱见深还受到了一等一的教育。


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大明从来不是近卫军继承法。


朱祁钰并没有表态,群臣之间左右看了看,并不说话。


第三位使者是朝鲜的使臣。


朝鲜使臣都承旨使姜孟卿,副使中枢院事金何,再次恭敬的伏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大声喊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世子已经幡然醒悟,请陛下宽宥。”


朱祁钰好奇的看着姜孟卿和金何二人,疑惑的问道:“朕上次不是说过了吗?要他到天津口接受册封,难道这小小的条件,他都不肯答应吗?这是什么幡然悔悟?”


稽勋郎中的陈钝、刑部湖广司郎中陈金为正使,行人司李宽、行人郭仲南为副使,中官金宥、金兴携诰命、冕服等物,去册封王世子做朝鲜国王,朝鲜国王坚持要以鞠躬礼,而非跪礼。


大明和朝鲜围绕《藩国仪注》展开了一轮争锋。


那是景泰元年,朱祁钰更改年号的第一年,朱祁钰让陈钝未曾册封朝鲜国王,就回来了。


现在知道错了,再请?


朱祁钰给的条件是让王世子到大明天津卫接受册封。


“陛下。”姜孟卿俯首说道:“陛下,王世子离开了汉城,就无法控制局势了。”


君出是亡国四祸。


胡濙踏出一步,不以为意的说道:“哦,他只要在大明接受了册封,若是有反对者在他离开后生事,大明自然会为他做主。”


“何必担心呢?”


“陛下,臣以为这不是理由,既然已经定了《藩国仪注》反复修改,礼法何在?”


擅辩的胡尚书一日既往,说的好有道理,无法反驳。


殿上的反应各不相同,群臣们虽然都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但是他们的彼此的眼神中,带着兴奋!


他们受够了胡濙这个礼法的窝囊气,现在终于有人和他们一样,要受这个气了!


胡濙实在是太擅辩了,关于礼法这个问题,他们始终无法辩得过这位师爷!


他们太憋屈了,以至于现在有人有了同样的遭遇,他们立刻开始幸灾乐祸了起来,他们看向朝鲜的两位使臣,对姜孟卿和金何无不是抱有极大的同情和悲悯。


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这滋味不好受啊。


朱祁钰点头说道:“还是让王世子来津口吧。”


“可是…”姜孟卿还想争辩几句。


胡濙和鸿胪寺卿杨善耳语了几声,刚才一个小黄门在杨善耳边嘀咕了几声。


杨善满是感慨的说道:“陛下,王世子李弘暐怕是来不了。”


“因为他的叔叔首阳大君李瑈,在年前悍然发动了靖难,控制了王世子,杀掉了王世子数十名忠臣。”


“首阳大君李瑈将在渤海海面不再结冰之后,来到陛下朝见,并向陛下陈情始末。”


大明白嫡皇叔朱瞻墡,毕竟只有一个。


三让而不就,为何是至德?


就是因为这种事实在是太少太少了,除了一个泰伯以外,就只有朱瞻墡这位嫡皇叔了。


放眼天下,也没有这样的人。


朱祁钰看向了姜孟卿和金何,他们如丧考妣的瘫在了地上。一脸的茫然,他们甚至回不去朝鲜了。


“这是首阳大君李瑈的陈情疏。”杨善将刚才小黄门交给他的奏疏,递给了兴安。


兴安送到了宝座之上。


朱祁钰打开一看,啧啧称奇,主要是字体十分的漂亮,和翰林院的那群举人的字,不遑多让了。


李瑈发动政变的原因很简单,王世子李弘暐在未有册封的情况下,强行登上了朝鲜王位,之后开始了着手清理反对之人。


李瑈这是位嫡王叔,身份和朱祁钰差不多,李瑈其实对朝中之事,并不是很关系…是王世子把李瑈给逼急了。


李瑈是正统年间到景泰三年之前的朝鲜使臣,他一直在大明活动,甚至还参加过一次大明的童试,但是很可惜的是,他没有考取功名。


落榜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是朝鲜人。


秀才、举人都有定额,给你一个朝鲜人,我大明不就少了一个吗?


所以,李瑈就落榜了。


朱祁钰合上了国书说道:“朕知道了,两位朝鲜使者,你们还能站起来吗?”


姜孟卿和金何,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站到了一旁,一个趔趄,摔倒在了地上。


卢忠领着纠仪官,将二人抬了下去。


不是大明不厚道,朱祁钰就是册封这王世子为朝鲜国王,就这个王世子李弘暐的搞法,还是要把李瑈给逼反。


李弘暐就是个活脱脱的小号建文帝。


还不如建文帝呢,至少建文帝还和朱棣打了四年。


一个回合,李弘暐就跪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