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盐铁会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盐铁会议

  朕就是亡国之君

朱祁钰肯定了朱纯在宣府之战中持节守正的态度,自然要奖励。


其实文官们想拿到功赏牌,尤其是奇功牌和头功牌的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就朱祁钰所知,整个在京文官里,只有不到二十人在京师之战中,获得了头功牌。


朱纯也是此次宣府之战中,唯一获得头功牌的文官,他抓了一个奸细。


纯金的奇功牌,朱祁钰至今才授出了二十四快,宣府之战,只颁发了四块。


于谦也是唯一获得奇功牌的文官。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朱祁钰和杨洪就边军功勋的问题上,商量了很久,最终核定了功勋册。


兴安从拿着了功勋册,查点了奇功牌三枚,头功牌三千两百四十七枚,齐力牌两万余枚,银二十五万两,赐服一千余套,马匹五百余匹,补给宣府。


计省还没有挂牌成立,但是不妨碍计省的办事效率极高,在朱祁钰下达命令四天以后,内承运库的算账太监和户部度支部,就完成了对江南盐场的账目梳理。


朱祁钰并未召开廷议,这次只是盘账,并不涉及到政策上调整,他在讲武堂召开了小规模的讨论会议。


而这次的会议内容,就是大明的盐引。


说是小规模,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户部四部、都察院右都御史,悉数到齐。


朱祁钰等到人到齐了,才拿着司礼监呈上来的奏疏和户部度支部的奏疏,来到了会议桌前。


礼部尚书胡濙是第一次来到朱祁钰这个小楼,他颇为感慨,甚至有些缅怀。


那时候的北京还不叫北京,叫北平,大明对燕王府和北平的称呼,都是北衙。


太宗文皇帝就时常开这种小会,不过那时候,主要是讨论北伐诸多事宜。


现在陛下也开始了这种小会,灵活的召集各部主事,了解天下事。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众多朝臣待朱祁钰来到会议桌前时,赶忙行礼。


“朕躬安。”朱祁钰将两本奏疏放在了桌上,示意大家都坐下,不必拘束。


“陛下,天子不行无名之处,这讲武堂主楼仅仅悬挂一个山长牌子,却无匾额,是不是取个名字?否则不合礼制。”胡濙是非常注意陛下的礼制的,比如郕王府更名泰安宫。


这种更名可不是随意更名,比如郕王府改名字前是绿瓦,改名之后是黄瓦。


陛下在讲武堂时日繁多,这讲武堂的主楼,乃是天子起居之地,焉能一个主楼二字,就糊弄过去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就叫聚贤阁吧,兴安,朕待会儿提字之后,做块匾额挂在楼下。”


“是。”兴安俯首领命。


他将两本奏疏放下,无不感慨的说道:“今天召集诸位明公前来,是因为朕打算仿前唐、前宋旧事,在户部重设盐铁部,主要就是盐铁燋煤生产规划之事,名曰计省。”


大明朝廷财经事务,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朱元璋在定鼎天下之后,北方民生调令,千里无鸡鸣,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卫所营建和屯田,为了休养生息,对于财经事务,几乎沿用了前元放权的状态,恢复民力。


朱棣从永乐六年之后,就是整日里北伐、下西洋,内承运库有钱,户部哭穷,朱棣就从内承运库拿出来补贴一点。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宣德九年,停止朝廷下西洋的活动,大明的财经事务,内帑也没了太多的进项,内帑补贴国帑再也不是定制了。


大明,完全没有系统性财经事务的结构,唯独盐法办得有点声色,但已经开始日渐崩坏。


于谦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盐法兹事体大,这农庄法还在推行,就立刻推行盐法改制,臣以为有些操之过急了。”


于谦深知陛下有些急于求成的心态,他很担心陛下急功近利,反而把良政变成恶政。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朕没打算一蹴而就,今天只是效仿古时汉宣帝召开盐铁会议,讨论一下盐课之事,于少保多虑了。”


于谦这才松了口气,陛下真的是越来越稳健了。


汉宣帝的时候,召开了一场空前的讨论会,就是关于盐铁专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研究,而后经过两年多的定策,才最终确定了汉代盐铁专营四百余年的格局。


朱祁钰只是让群臣议政,各抒己见,并没有打算立刻开始改革和推进政策。


“开始吧。”他示意户部尚书金濂,先起个头。


金濂拿出了户部的奏疏说道:“我朝盐法,乃是用的自唐肃宗时第五琦,行亭户之法,沿海办盐亭户得免杂徭,此制历代相沿,我朝亦是如此,洪武十七年,太祖高皇帝下旨,令各产盐地方,优免盐丁杂泛差役。”


第五是一个姓氏,第五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候,创榷盐法,此制沿袭沿袭到了大明。


大明用的盐法是什么时候的?乾元元年、


距离景泰元年,已经足足过去了六九十二年。


这近七百多年,这盐法,就没什么变化吗?


答案是没有。


金濂继续说道:“自洪武十七年至今,这盐法就有多出混淆,究竟是免丁役还是灶田役,免多少,怎么个免法?各地方,是否相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