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新顶点小说 > 暗黑大宋 > 第828章 青丹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8章 青丹谷

  暗黑大宋

,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太保,你喊出大宋最强的声音。”章惇道。


当着辽国使者的面,吼出看看这个寰宇究竟是谁家天下,王巨算是宋朝第一人了。


两个辽国使者差一点咽死,如果是以前,他们会立即说当真我们不敢出兵?至少大军集结于边境,吓唬一下这群南蛮子!


可现在辽国被辽东那群女真人牵制,他们有苦难言,哪里敢用兵宋朝?


不过宋朝交出了仁多保忠,确实也算是给辽国人面子,随后宋朝又拿出许多杂粮种子,现在这些杂粮推广的重心虽在陕西,但也在河北河东开始推广,辽国听说后,暗中派斥候过来打探,确实产量很高,而且多是耐旱作物,辽国君臣皆有些心动。


于是两个辽使借着台阶下,不言此事,灰溜溜地带着一些杂粮种子与仁多保忠返回辽国。


王巨道:“诸位不用担心辽国,他们以前是一头老虎,但现在是纸老虎,一戳就破。”


辽国可不是纸老虎,最少能算是匹有些瘦的骆驼,如果辽国是纸老虎,现在王巨也是纸老虎,辽国真的出兵,难道王巨真的安抚阿里骨,放弃湟州?也不收复西夏,而与辽国决一死战?


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看谁吓倒谁了。


王巨所以这么说,是宽慰大家,怎么办呢,大伙都有莫明其妙的恐辽症,这病,得治!他在君臣相送下,出了宣德门。这一回没有象上回做贼一般地离开,京城百姓也适应过来,最少不会夹道相送,还有人站在路边认出了王巨一家,挥手大呼太保,但这个不用太避嫌了。


春天到来,宋朝继续在发展着……是在继续发展,并没有因为前线大规模的战事,而影响到了后方!


不过从今年起。多少会波及到后方,但也算是很难得了。


彼岸第一批船队到达,是去往大食那边的船队,他们带回来大量金银。也将原来那些借条彻底偿还。这批资金的注入,也给宋朝经济发展带来了良性的助力,不过没有几个大臣能看出来了。


他们看到的只是金银,现在这个金银太重要了,关系到了整个银行司。随着这批金银到来。金价也渐渐平稳住。但有人心细,仍看到了王巨所说的透支后遗症,那就是今年彼岸的船舶数量变少了,采购商货数量也变少了。但对彼岸无所谓,正好将船舶抽出来,装载百姓前往更东边的那个彼岸。那边经过几年的征伐开垦,也到了大规模移民的时候。


随后真正彼岸的船队也陆续到达,同样数量变少了许多。但今年彼岸船队又带来了十几种果树蔬菜的种籽或树苗,大多数只适宜南方种植,不过南方也是宋朝的地盘。而且王巨也解说了其意义,这些多不是粮食,不过每出来一样果树蔬菜,实际就等于造就一项产业。


但有一样物事,王巨禁止带过来,那就是烟草。


迁徙过去的百姓多了,发现了许多宋朝所没有的作物果蔬,也发现了烟草,甚至还有百姓在那边开始种植。


王巨得知后,愣了半天。最后才说,种就种吧,反正是禁不掉了,但最好禁止百姓学习当地的土著人去抽它。也不得移植过来,不过种了的,将烟叶烤干后,看能不能向大食天竺那边销售。不过王巨也知道这是枉然,只要找到这玩意了,它传播起来会很快的。


而且纳闷的他最想要的细绒棉至今仍没有下落。


衣食住行。衣还在食前面,它不仅是遮蔽身体羞丑,就是这一条也很重要,成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标志之一,同时还是挡御寒冷。即便现在的宋朝,北方每年冻死的人也比饿死的人多得多。


虽然粗绒棉快推广到了长江一带,可是它产量低,棉籽多,棉纤维短,如果不是现在棉花价格比较高,还有王巨直接推广了最先进的种植方法,放在后世,以这种低效的棉种,棉农可能哭都来不及。


而且棉花价格一直很高,也意味着不能惠及所有百姓。


但好几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消息。


其实王巨记已也没有错,它原产地确实是在北美,只是位于墨西哥南部的高地,以及加勒比诸岛上。


墨西哥现在那边有一个强大的国度,彼岸是避开的。


加勒比诸岛是在东面,彼岸根本就没有踏足过,所以上哪儿找去,那怕找到了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找不到这种新棉种。


不过也快了。


陶青就曾提议,于那个细长的湾区,开一条运河。


这个难度并不是很高,它不象后世的那条巴拿马运河,必须要求能让巨轮航行,现在要求只是能让一两千吨海船航行就可以了,长度还是那个长度,但宽度与深度要求全部下降了数倍。


陶青提出这个要求,非是好大喜功,而是两块大块的西侧多是山区为主,想要肥沃的平原地带,必须将百姓带到两块大陆的东面。尽管东面有部分地区是茫茫的丛林,比如那片最大的恐怖的热带雨林,那只能望而生畏了,但余下的地区多不存在任何问题,高山上升起梯田,湖泊沼泽变成沃土,正是现在宋朝百姓最拿手的好戏。


但想到达东海岸,就必须保持通航。


不过王巨没有同意,即便是一个中小型运河,所需的劳力钱帛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于是去年王巨让贾会带信给那边,可于一安全细长处,修一条道路,然后在那边修建一个码头,再于那边建造一些船舶,先行派少许百姓前去开拓,毕竟现在彼岸百姓数量仍然太少了,没有必要立即占领那么大的地盘。


如果此举成功,必然从一些海岛上经过,那么就能找到王巨所要的棉种。


但细绒棉的作用,只有王巨心中清楚了。


宋朝君臣还以为王巨判断失误呢,毕竟这些多是王巨“道听途说”而来,即便有失误,也不奇怪,而且眼下的粗绒棉之推广,已经让大家很满意了。


王巨有些失望地放下飞书。对王紫川说了一句:“去将种将军请来。”


王巨回到湟州后,并没有因为辽国的威胁而立即用兵。


原因在延和殿,王巨也对赵顼与几个宰相说过,首先是气候上的因素。湟州一带比东面更冷些,即便春天,昼夜温差也很大,不利于宋军行军作战,拖到夏初。气候能适应了,时间也来得及。


其次要等西夏恢复元气……当时在延和殿,王巨说出这句话时,几个宰相一起愣住。


然后王巨解释了原因,去年连连惨败,梁家威望下跌,反对声音强烈,似乎这是对宋朝有利的,但西夏与吐蕃不同,他们已经立了国号。大夏在他们心中有了正统的地位,因此宋朝一旦大军正式发起灭国之战时,所有矛盾会全部消失,又拧起一股绳,当然了,无论他们怎么拧,也非是前几年伐夏可以比拟了,不过战事拖长,契丹人就会插手。这是王巨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前线继续浅攻加中攻,先将仁多保忠释放回去。两个辽使带着他去了辽国,相信会立即送他战马让他回西夏,仁多保忠一回到西夏,本身与梁家关系就不错。现在又有了杀父之仇,必然会进一步支持梁乙逋,并且在他蛊惑下,西夏还会继续与宋朝交恶。【ㄨ】


只要继续交恶,就会不断地产生战机。


而且西夏梁乙甫得到仁多家族的支持,力量会进一步茁壮。去年宋军占据银州石州后,主运退缩,会让梁乙逋产生一些错觉,并且这个梁家虽是汉人,但从男到女全部是战争疯子!


稍加利用,边境将会继续爆发战争。


放于边境处作战,虽然地利不利于宋朝,不过仅是在边境处,经过斥候的侦察,至少地形不陌生。也就是在地利上不会吃大亏。


经过连续性的惨败,去年西夏百姓生活很惨,尽管夏石银是西夏的老巢所在,宋军撤退后,西夏不得不安抚百姓,但因为牛羊都让宋军掳走了,连同秋收的庄稼也提前当成青饲料割走,西夏又拨不出多少粮草来赈济,于是自去年冬天起,就有许多百姓挖草根,剥树皮,找老鼠充饥。


其实到了今年春天更惨,有许多百姓又开始吃观音土了。


但反观宋朝那边,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最少在边境处,人和上西夏也占据不到什么优势。


打到最后,西夏又向他们干爹求救了,但只有不是宋朝先动的手,辽使过来依然说不出所以然。


那么到后年,则能更轻松地将西夏拿下,辽国想发兵就发吧。


连连大捷之下,王巨也想与辽国小较一下手腕。


也就是给梁乙逋“恢复”西夏元气的时间,给他更多聚集兵马的时间,于边境想方设法进一步重创。


败到一定地步,百姓连饭也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什么国号?


河湟这边也要时间,到了湟州,这边吐蕃人对宋朝不可能那么亲近了,甚至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东边有一个国家叫宋朝。


这种人心所向,对宋军后面的行动不是很有利的。


尽管王巨两次集结了各族首领,宣传了他的民族政策,但效果并不是太大。


于是王巨回来后,让各族将他们的物产拿出来,组织成商队,联手起来,前往巩州与秦州交易。熙州那边还好一点,特别是河州往西往南,许多部族严重缺少各部物资,这也是必然,他们那有宋朝那么发达的手工业?但他们的物产多以皮毛牲畜为主,这恰恰是宋朝最受欢迎的商货。


以前也有交易,但隔着两个国家,交易终有些不畅,因此王巨这么做,使得许多部族受益。甚至王巨还从秦州那边请来一些胆大的商贾,直接带着商货,前来各部族与百姓进行着直接的交易。


这也是王巨再三提醒的注意事项,可以惠及这些蕃人蛮人,但不能仅惠及一些首领,而是要使整个蛮部蕃部百姓受益,这才是让各蕃部蛮部不会叛乱的正确方法。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与手段,各部族大多数就稳定下来。


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


最后就是要花费一些时间,从湟州各部族里挑选出一些精明的人做为使者,暗中潜向青唐城与廓州那边。对各部族进行游说。


不指望他们立即背叛阿里骨,与宋朝联手剿灭阿里骨了,要的只是一个表态。


这一招也很管用的,这些使者都是吐蕃人。杀是不能杀,就是杀,人家说是宋军逼迫来的,如何杀?


不杀,有的部族同意归顺宋朝。有的部族不同意归顺宋朝,各部族则会产生不和,甚至同一部族内也会产生争议分裂。这种不凝聚的局面,正是王巨所要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3mn.com 新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23mn.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